黄致杰/中国31条惠台大利多 端出超国民待遇
▲大陆国台办于2月28日推出31条惠台政策,为台商、台湾人端出超国民待遇。图为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图/翻摄自央视)
「官方冷对抗,政策热挖矿」,因为蔡英文总统并不承认九二共识而形成的两岸冷对抗是目前现况,但是大陆并不消极的等待两岸氛围的转变,反而用更多的惠台措施来吸引台湾的人才(矿)资源。
大陆国台办2月28日宣布31项惠台政策(以下简称31条),向台商或台技(台湾的技术人员)开放134类职业考试(以下简称134类),有钱投资的去中国找钱脉,有技术的就去创业或就业,市场在大陆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波的国民待遇和政策开放,对台湾人是机会,也是商机,但对台湾企业是转机,还是危机?
大陆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中,特别提及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此次国台办的31条便是立于这个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其内涵有三层意义:
一、打造强国需要人才,长久以来在台湾的行业菁英或技术人员都是大陆此次欲延揽的专业人才,甚至是电焊工,大陆都欢迎可登陆考证、就业。
二、磁吸台湾青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共用中国梦。台湾社会的自由开放孕育了很多的创意人才,尤其年轻人不若台商有经济条件可以频繁来往于两岸之间,唯有让台湾年轻人在大陆就学、就业,久而久之,对大陆的认同就会加深、加广。
三、让台湾人在大陆的国民待遇优于外国人,甚至在31条里还是「超国民待遇」。
本次228惠台政策的重点摘录如下:
1.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减征15%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还可加计扣除,甚至是设立在大陆的研发中心,采购大陆设备更可以全额退还增值税,这个作法将会冲击台湾的机械产业外销大陆的订单。
2.与陆资相比,同等条件优先购地,且工业用地还可以最低价的70%取得,这将使得台商的建厂成本比陆商低廉许多,这就是「超国民待遇」,其目的在于吸引有意愿西进的台商。
3.台资企业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在于留住还未出走海外的台商,促进转投资和转型升级。
4.台湾人可报名参加134类资格考试。因为具体执业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所以,有兴趣者可以先行备考了。
有意搭上这波「中国制造2025」顺风车的台湾同胞,建议先前往以下的试点示范城市,例如:广州¡、宁波、成都、武汉及苏南城市群、珠海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考察,因为通常在这些试点示范城市的政策较能落实,执行力也会比较有效率。另外,大陆的「千人计划」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政策,而「万人计划」则不在此限,例如自然科学、公共工程、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台湾人都可以参加评比,以获得更多的经费和研究资源。
在此特别提醒为了节税而用「境外公司」至大陆投资的台商,这些惠台措施可能并不适用于外国公司,而且大陆是全球CRS(共同申报准则)的签约国之一(注:2018年9月30日前,中国将与其他参与CRS的辖区完成首次辖区间的资讯交换,以后也将每年定期进行辖区间的资讯交换),将来这些境外公司都有可能被台湾政府或大陆政府视为「可被我国国民操控」,不仅失去了原本的避税功能,还不能享受在大陆的各项优惠政策,笔者在此呼吁两岸的台商及早因应,才能确保竞争优势。
好文推荐
●黄致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承办大陆案件25年,为台湾最早办理两岸法律案件的台籍大陆律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