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 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疫情
寂寞, 是这个时代的流行疫情。(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心情?
‧没人陪在身边时,会觉得孤单。
‧无法获得别人认同时,就感到不安。
现代人除了为忧郁所苦之外,也有愈来愈多人为「寂寞」烦恼着。想和别人在一起,但相处后却觉得很累或感到空虚,而独自一人时又很孤单寂寞。这种矛盾又难以与别人诉说的孤独感,到底该如何排解呢?
不想孤独,却又觉得和别人在一起很累
有愈来愈多人觉得人际关系是件很麻烦的事。
「跟别人讲话很麻烦。」
「跟别人在一起要顾虑好多,感觉好累。」
可是,即使这样抱怨,他们却又无法独处。
「跟别人相处很辛苦,但自己一个人又寂寞得不得了。」他们总是感慨地这么说。
只要出了门,就会在意他人目光,行为处事小心翼翼,使情绪变得相当负面;在职场上又与人对立、反目,或发生争执。如果生活中都是操心这些事,随时处于紧绷的状态,身心当然会很疲惫。
如果有家庭做为避风港,那还足堪告慰,但很多人就算在家里也无法获得平静。家人之间互相否定,或只会要求对方,让彼此心中有不平不满,以至于无法产生温暖心灵的对话与互动。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就算内心真的很苦闷,也会渐渐觉得跟别人在一起很烦很累,倒不如一个人还自在些。
如果家庭不睦,与人失和的情况下,想用争吵、怨怼等负面的互动方式来消除自身的寂寞,绝对是徒劳无功。那么做就算能暂时逃避心中的寂寞,但经常上演如家常便饭般的纷争,会让跟人相处这件事变得更痛苦。
在对立和纠纷的状态下,自然会感到疲惫。在这种情形下,比起与人相处时的恐惧与痛苦,一个人轻松过活反倒比较好。
虽说如此,但完全与人断绝关系又会感觉很难受。
你有「外向孤独症」吗?
很多人会刻意表现自己「个性开朗」的那一面。不过,观察那些说自己乐观外向的人,会发现不少人怎么看都只是在勉强他们自己这样表现而已。
有人能隐约察觉到自己的假面,旁边人也能感觉得到那种刻意;相反地,也有人习惯到浑然不知,心情总是high到顶点。
这种没发现自己是在故作开朗的人意外的多,其中也隐藏很大的问题—既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勉强,当然就无法察觉这种假装会带来多大负担。这种人会一直撑到筋疲力竭之际,才崩溃地发现这个事实。
「我已经没办法再继续ㄍㄧㄥ下去了,我真的好累,什么都不想做了。」直到那个时候,他们才终于发现自己是在硬撑,同时也会感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寂寞。
相反地,也有人对于自己不在意别人、活得很自我中心而感到自豪。他们目中无人,只想表现自己,与人交谈时只是自顾自的说话,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聆听。
即使自以为是的说话方式造成别人困扰,他们也不会察觉。如果只是表面上的互动,交浅不言深,他们这种倨傲的态度或许还不成问题,但一旦彼此熟识深交,就可能与人形成对立、产生争执,因而被孤立或排挤。直到那时,他们才会真正尝到寂寞的滋味。
你是一直受他人左右,「以他人为中心」的人吗?
「以他人为中心」,意指个人在做判断、选择和行动时,会以别人和外在做为标准。因此会重视一般常识、规范、规则、规定、习惯、习俗等。比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会更想去迎合、适应外在的标准。
这种人比较不重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是把思考和知识摆在第一位。凡事都要评估利益得失,以及计算胜败风险,是以他人为中心下的产物。此外,像是与别人比较,竞争优劣强弱,也是从以他人为中心的意识所产生。
我们既定的感受和想法,都会成为一种限制。当我们的意识是对准别人或外在时,就会忽略自己对所见的人事物「有何感受」、「有何想法」,这是身体自然的反应,或许也就因此丧失了同理自己的能力。而这种以他人为中心的意识与「寂寞」也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摘自《其实,我们都寂寞》/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石原加受子
提倡「自我中心心理学」的「All Is One」心理咨商研究所负责人。为日本学校咨商学会会员、日本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学会会员、日本疗愈纾压协会(Japan Healing Relaxation Society)前任理事、获日本厚生劳动省认证之「创造健康与生存价值」顾问。
运用整合「思考、情绪、五感、想像、呼吸、声音」等观点独创全方位的心理学,经常针对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等举办讲座、团体会谈与咨商等。从事团体咨询近二十五年,并为许多为烦恼所苦的各年龄层者提供建议。免费赠阅的电子邮件杂志《乐活!石原加受子的「自我中心心理学」》也深获各界好评。
着有《拥抱脆弱,你会更坚强》、《让相处变简单的32个心理练习》、《烦恼,是因为不够爱自己!》、《不别扭的练习》、《放弃吧!那些让你疼痛不已的坚持》等书。
《其实,我们都寂寞》/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