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罗辑思维》视频停了!背后意义是?

▲《罗辑思维》是大陆视频网站一个知识型脱口秀节目。(图/翻摄自Youtube)

文/及时雨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罗辑思维》甚至《得到》App的忠实用户,应该在3月8日,都收到了这么一条震撼的消息:「《罗辑思维》视频版(影片版)正式停播!」这第205集,是视频版罗辑思维的最后一集。

过去4年,《罗辑思维》在全世界累积了超过10亿次的影片观看次数,这无论放到哪里都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主持人罗振宇罗胖)表示,今后《罗辑思维》将改为「音频」版,只在《得到》App播出,播出频率也从每周一次,改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次,每集时间则缩短到5至8分钟。根据罗胖自己的说法,这个大改版说穿了无非是3个理由:从流量思维转为产品思维、从大量的时间占用改为拥抱破碎时间,以及回到「本来面目」。

在分析改版背后的意义前,还是先来聊聊这最后一集的视频版《罗辑思维》吧!罗胖在这一集当中,算是为目前整个学习生态环境,做了一个总整理,也算是自己这4年来的回顾与反省

一、现代人的「学习焦虑症」,成因与过去已经截然不同:环境愈复杂,人愈焦虑。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现在网路上媒体愈来愈多,社交网站上的资讯愈来愈杂,照道理讲,应该知识多到不行才对,但是人们却感觉自己愈来愈焦虑。原因在于,现代人对于资讯的渴求理由,已经发生了「质变」:过去可能是为了谋生而学习,现在则更严峻,是为了不被环境淘汰而学习。

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快,知识成为了「必要条件」而不是「加分条件」。若你能够完成自个儿的「认知升级」,你的生存环境就可能就向前大大的前进一步;若你无法及时的学习,可能很快就会被环境淘汰,尽管你努力依旧。

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学业有成」、「学成归国」这种事了,终生学习是最基本的

过去,人们可能会感受到「学习是有止尽的」,只要你大学毕业或是研究所毕业,基本上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就算毕业后停止了学习,也不会怎样。但是这到了今天已经被打破了:无论你知识再渊博,都不可能跟得上环境变化的速度。停止学习、停止接收资讯,转眼间就会落伍

更残酷的是,现在社会上很多行业已经不讲求「知识、技能的高深」,相较之下,更看重「抛弃旧知识、拥抱新知识」的速度。能够不断「迭代」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最尖端的那批人。

三、罗胖给的5个学习建议人格概念、缝合、碎片目标

人格:跟人学,比跟书学还要有效率。尤其「牛人」(很厉害的人)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能够跟很多牛人生活在一起,你很快就会进步。如果你跑到一个下降的环境,那么对你来说最大的损失,并不是加薪问题,而是学习环境的失去,因为牛人们都跑啦

概念:人类是超级模式化的动物,所谓的知识,其实就是沉淀出一个又一个的概念。知识太多了,全部摊成一地,都会变成脏东西。为什么脏?因为放错了位置啊!米饭在饭盒里面是干净的,放在衣服上就脏了。

缝合:路边飘过的知识不是你的,你只有缝它一针,才会变成你的。如何缝合?表达一次,就是缝一针。最简单的,写一次读书笔记,就是表达。光是存档?没用!那不是你的。缝合后,才是你的东西,知道东西在哪,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碎片:以往的「系统化学习」拿到今天,已经变得不切实际,因为人们的时间都被各种事物给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现代人必须学习,如何妥善的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另外,破碎化的学习本身其实就没有什么错,像《论语》就是孔子与弟子破碎化的对答记录,谁能说里面没有暗藏知识?

目标:人分成两种,一种只重视他的「立场」、「感受」、「意见」,把一堆资讯塞满了脑袋,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还有另外一种人呢,重视的是「目标」、「方法」与「行动」,将一切都整合起来后,就会形成一个很不错的转换。宋朝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讲的不只是「想什么与做什么同步」,更重要的是「从行动的角度来思考」。而行动会逼着自己把那些想法、意见,都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

以上大致是《罗辑思维》视频版最后一集在讲的主题内容,看完这些,想跟大家探讨看看,视频版《罗辑思维》停播,背后传达的意义是什么?

▲《罗辑思维》视频第五季将转为「音频」方式呈现。(图/翻摄自Youtube)

前面提到过,依照罗胖的说法,这次改版基本上不外乎3个理由:

一、从流量思维转为产品思维

《罗辑思维》4年来累积了超过10亿的观看次数,而这每一次的观看次数,其实都等同于替商业模式带来一次「流量」(无论是卖书、卖会员等)。这是罗辑思维过去4年的经营逻辑,也是赚钱获益的主要管道。而这类「先抢到流量,再思考如何导入商业模式」的做法,其实跟Google、Facebook等公司是很像的。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公司也很厉害,例如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努力的把产品做好,也不去搞什么流量,收益依然吓吓叫。

罗胖表示,他要放弃原来的流量思维,转换为产品思维,回头耕耘自己那一亩三分田。而未来的《罗辑思维》产品,也无法在YouTube、优酷等平台取得,只能从他们自家的APP《得到》来听来看。

二、从大量的时间占用改为拥抱破碎时间

前面节目中提到,其实「妥善利用碎片时间」是罗胖对于现代人学习的建议之一。然而,过去的《罗辑思维》节目一集动辄40分钟以上,其实它本身就占用了用户不少时间,有违「利用碎片时间」的价值观。此外,节目太大、太重,也会导致分享心得时不再自由。

三、回到「本来面目」

德鲁克:「一旦你开了一家公司,你就开始饲养那头野兽,就顾不上去想如何产生好的想法。结果是你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即便你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真正的考验,在于对错误的机会说不。」罗胖认为,自己就是喂养出了一头《罗辑思维》视频版的野兽,这让他觉得不太舒服:仿佛自己变成了这头野兽的奴隶一般。于是,他决定跟它划清界限

能够自由的分享所学所得,轻灵活泼,才是《罗辑思维》的初衷。

▲从视频改以单纯声音呈现,显示罗胖似乎对网红这种经营模式有所隐忧。 (影片/转载自Youtube)

除此之外,就我自己推测,《罗辑思维》的这个大改版,还有几个可能因素:

一、商业上,其实这是标准的「养、套、杀」策略

先在优酷、YouTube等平台累积了读者,养成了一批「不看《罗辑思维》就不舒服」的用户,接下来呢?就是断了这些通路的资源,想看?就来下载我的App呗!并且,只有「付费用户」才看得到。(哪怕你总共只付过1块钱,这也算是付费用户)

二、经营上,罗胖似乎打算放弃「网红」这个经营逻辑了

按照道理,就算《罗辑思维》不在其他平台播出了,在《得到》App也可以继续以视频的方式播出啊!为何他反其道而行,选择退到「音频」的领域,从「视频」的领域淡出?罗胖不可能不知道,一旦他淡出了视频节目,很可能会导致他建立在粉丝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愈来愈模糊。

不确定是否是过去与Papi酱的合作有所感慨,发现网红爬的愈高、摔的也愈重,一旦不能急流勇退,中间只要出一次差错,很可能从此万劫不复,一切归零。从生意经营上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避险」行动。一旦罗胖开始藏锋,被一箭射下马来的机会,也就会降低非常多了。

三、成本上,录制音频的容易度要比视频简单非常非常多,就连音效剪辑也会变得单纯许多

这个肯定可以减少大量的制作时间,降低时间、人力成本,将资源拿去做别的事。别的事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加强《得到》App的内容扎实度以及改善运营水平吧。

从以上3点来看,不难发现这个转型其实与「盈利」有着脱不开的关系。罗胖试图将《罗辑思维》的大量粉丝与流量直接导入自己的《得到》App生态圈中,并降低意外的发生机率与风险,其实是满聪明的一步。不过,这一步能不能成功、可不可以活得下去?目前还不知道,不过《罗辑思维》的转型,或许也可以为今天的众多网红们带来一些启发吧!

好文推荐

及时雨/YouTuber、网红很好赚?有本事你做做看

及时雨/脸书影片触及率破千万 别被数字乐的冲昏头

及时雨/劳工「待命」不算工时交通部是不是误会了

及时雨/猜猜看:川普上任多久会变成「马英九No.2」?

及时雨/选举输不起,搞搞示威暴动也算民主吗?

及时雨/爱台湾、别拆中正纪念堂这个「威权的象征」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及时雨,现为媒体工作者、部落客,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