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扰乱生活影响政局!专家呼吁:不随意转发、提升媒体识读力

▲你知道吗?你每天阅读的新闻资讯,有些可能源自于消息! (图/Pexels)

消费中心/综合报导

每天在亲朋好友的群组,狂滑大家互传的养生讯息有空就拿起手机看FB上有什么火热新闻,晚上回家打开电视新闻台配饭吃,一整天下来觉得自己很follow时事、超有国际观。殊不知…当心!你爱看的资讯很可能都是谎言

假新闻」一词,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几乎成为全球关键字。现下对于假新闻的定义,就是刻意把经过编造的虚构讯息,以新闻型态包装,目的是为了误导大众,带来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从年初「卫生纸之乱」到近来「关西机场事件」,进而导致台湾外交官引咎轻生,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不仅混淆民众视听,严重者甚至影响身体健康与国家安全。

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总编审黄兆徽提出4个基本分辨假新闻的步骤。第1步「先看消息来源网站」,如果发送新闻的网站不是大家熟悉的媒体,就要提高警觉。许多「内容农场」为了吸引点阅数,会刻意制造耸动的标题,但内文却和标题毫无关联,所以不要以为事实就如标题所述,无心成为假新闻的传播者。

第2步要看新闻报导「是否写明讯息来源出处」,比如医疗、健康新闻引述自哪篇期刊及出刊月份,若提到专家意见是否具名等。第3步可观察报导是否有明确的「人事地物」,如果是抓网路资讯再产出的报导,内容多半不周全,因此也不能尽信。最后,「谨慎查证」,当看完新闻资讯,发现和常识相悖或逻辑上有谬误,可以搜寻关键字,看看有无其他媒体的报导和相关资讯。

▲资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导致「假消息」以病毒式扩散的方式,影响生活层面。(图/pixabay)

尽管假新闻是否立法管控有所争议,但是,每个传播者都不能免于责任。黄兆徽提醒,如今每个人就是媒体,「但民众往往不查证就把错误的讯息转发出来,因此社群网站流传的假讯息最为严重,公民的『媒体识读』能力真的很需要被建立起来。」

世新大学新闻系讲师张约翰也表示,假消息制造者会不断修正容易被看穿破绽的内容,加上媒体也常搜寻网路讯息,适度改写后以新闻形式发出,导致民众越来越难判断何谓假新闻。「过去,民众单纯只是接收新闻的受众。现在资讯传播快速且容易,大家都有产制讯息、在各平台把消息散播出去的能力。除了透过『媒体识读』培养民众讯息判读能力,同时也要建立民众对抗假新闻的义务与责任,这可能比『如何判断假新闻』,还重要且急迫!」

▲花些时间在网路上搜寻相关资料,查证新闻资讯的真假,是每位公民都需具备的媒体识读能力与责任。(图/Pexels)

科技平台也会加剧不同群体分歧。社群媒体在数据分析下,会优先使用者推送喜爱的资讯,当人们偏好接受与自己观点相近的回应,更容易被假消息利用,例如核能、同性恋、政治相关等涉及个人信仰议题更容易被操作。

例如从事平面设计的陈小姐表示,由于媒体上流传太多假新闻,她已经不会只听一方媒体的说词。从事媒体采购的范先生则认为,现在的政治新闻操作成分居多,只能选择要相信几分,但毕竟自己无法真正判别资讯真伪, 因此希望有关单位帮忙查证,或提点民众辨别假新闻的方法。

▲做了查证工作却还是难判定新闻的真假,可到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提出申诉,寻求专业人员协助查证。(图/取自事实查核中心网站)

当发现可疑新闻时,先不随意转发,并照着前面专家的建议判读内容。如果还是无法查证消息是否正确,台湾事实查核中心的网站设有申诉系统,民众可提供假新闻网址,让负责人员查证新闻报导的本人或专家说法。黄兆徽也另外推荐「MyGoPen」、「真的假的Cofacts」这两个由热心网友架设的网站,希望在这个资讯爆炸的世代,经由多方努力推动下,提升社会大众抵抗假新闻的正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