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华尔街金童3天卖33吨芒果进中国
文/刘俞青
前言:尽管拥有名校光环与家族背景的加持,但这位华尔街金童转业前进中国,一切靠自己,花了整整三年帮台商「跑腿」,再从中找出一条获利的营运模式。胡亦嘉的故事,或许为所谓的「富二代」下了新的注解。
三年前,他还是华尔街对冲基金金童,年收入超过二千万元,如今卷起袖子,成了帮台湾农民卖凤梨释迦、莲雾等水果的好手,他是谁?他是杰可斯贸易执行长胡亦嘉。
爷爷胡忻曾经是先总统蒋中正的侍卫长、驻新加坡代表,爸爸胡定吾是前中华开发工银董事长、无任所大使,胡家过去在台湾政坛、金融业建立的地位,无庸置疑,顶着这个光环,问今年才三十三岁的胡亦嘉有没有压力?长相酷似爷爷的他,一贯轻松地笑笑说:「还好哇!」
今年七月,杰可斯贸易公司在阿里巴巴旗下、中国最大团购网站「聚划算」上,利用「台湾直送」的概念,把台湾的「精品」,从凤梨酥、牛轧糖,到爱文芒果、莲雾等,卖出好成绩。
紧接着十二月十七日开跑的另一场大战──「汇聚台湾II」的团购活动又要开始,远在华北、华东一带吃过「台湾好货」的中国消费者,已经磨刀霍霍等着下单,十二月底前,胡亦嘉要将这些好吃的台湾商品,新鲜直送到中国各个角落。
父亲的一通电话外资金童变台商跑腿
回头看这些成果,全然是一场无心插柳,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
和许多台湾名人第二代、第三代一样,胡亦嘉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财务数学研究所毕业之后,就在华尔街一家由几位上市公司老板自组的对冲基金公司上班,对数字敏感度极高的他,曾经看准标的重押,一年收入超过六、七十万美元,约二千万元新台币。
直到三年前,有一天早上,爸爸胡定吾打了一通电话说:「你该回来了,中国才是未来的关键。」胡亦嘉觉得自己才三十岁,要在华尔街继续生存虽然没问题,但想想人生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就辞职回来了。
回来之后,当时胡定吾正与全国工业总会合作,到昆山开设「台湾商品交易中心」,打着「上海后花园」的主意,他们想要复制美国纽泽西设购物中心的经验,替台湾品牌开捷径,为那些想进中国市场、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台湾精品架设一个平台,让台湾制造的好东西被看见。
「简单地说,我就是负责跑腿,帮大家找路子。」胡亦嘉不改轻松搞笑的个性说。
决策大方向是「大人们」决定,而胡亦嘉这个小伙子,就是被指派到第一线,说的轻松是替台商们跑腿,实际上,从出口、包仓、税务、物流到通路,胡亦嘉都得包,就像是台商的「全天候服务公司」,而且是一条龙服务。
通路、关税跑出门道来打着「台湾直送」招牌大卖
一头栽下去之后,胡亦嘉才发现一切远比想像中还难上几百倍。举例来说,台商光在「交易中心」做展示根本不够,能吸引到的客人也有限,胡亦嘉甚至还去拉游览车的客人来消费。
「还是需要打通实体通路。」认知到这点,胡亦嘉又代表这些台湾品牌出面去和大润发、金鹰百货、银泰百货等中国实体通路市场洽谈。
谈了之后,难题又来了,想进这些实体通路,进货数量要足够、坪效业绩也要有一定水准,转过身去,胡亦嘉又得想办法,替台商包货架、上架费,都是挑战。税务也是一大问题,如何符合当地法规,又要帮台湾业者把税务成本压到最低,都得动脑筋。
三年下来,台商间口耳相传,从化妆品、水果、食品,连知名品牌「床的世界」,都靠着胡亦嘉催生的「交易中心」平台,把产品卖进中国。即使经手的品牌超过七、八十个,但整个过程中,「交易中心」只收取微薄费用,对照以前年收入动辄千万元,胡亦嘉不以为意,「我只是当作建立自己的经验,其他都不是太重要。」
年初,昆山「商品交易中心」由义美集团接手经营,胡亦嘉才结束了他替台商跑腿的工作,原本想休息的他,转念一想,自己过去三年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而且近乎「无给职」,唯一的收获就是对「台湾出口、大陆进口」流程的精细掌握度,从关务、税制到通路的眉角,他都能理出一番生意经来,不好好利用未免太可惜…【全文请见今周刊886期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86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