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揪科」上架3个月 百万次下载

脸书花天价一九○亿美元买WhatsApp,乐天也花两亿美元购并Viber,即时通讯软体顿时成了当红炸子鸡。然而,在工研院有一个不到二十人的小团队,却研发一款新App,推出不到三个月就有上百万下载量,它是揪科!

文/颜雅娟

你今天「LINE」了吗?在台湾,每十名拥有智慧手机的人,大概有十一个安装了至少一个即时通讯软体;这不是玩笑话,而是真实发生的案例,因为不只手机要用LINE,连桌上的PC也要用LINE。

然而,LINE来自日本、WhatsApp从美国来、微信出身中国,在这些「舶来品」之外,却有一个不到二十人的团队,打造了一个「台版LINE」,上架不到三个月,下载量就冲破一百万,超过八千家企业申请使用;就连中华电信、远传都抢着要技术转移。它是工研院资通所开发的「揪科(Juiker)」。

避开消费战场商用市场

为什么会想开发揪科?工研院资通所资讯技术总监黄肇嘉笑着说:「很简单,就只是想砍掉所有的通讯小卡。」

他一边说、一边从口袋掏出皮夹里的通讯录,「每个人到一家新公司,通常会拿到一张小卡片,甚至是一本小册子,上面印着公司所有人联络电话与分机号码;每次要找人,都要看着本子慢慢找,找到了还不能立刻拨号,必须按着通讯录上的数字,一个键、一个键输入手机。」

为了解决这样的不便,从二○一二年开始,黄肇嘉带领一群人研究网路电话相关技术,终极目标就希望能做一款结合室内电话、App,以及智慧型手机的「三合一」通讯软体。

要达到这样的技术,工研院不缺,因为多年前,资通所对于网路电话(VoIP)技术研究就已非常成熟;但是,要在市场找到一块新的需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同于LINE、微信重兵布局消费市场,揪科为了在强敌之中杀出重围,除了有传文字讯息、贴图等基本功能;还整合企业通讯录服务,只要企业用户来申请,一点进App,就能清楚看到公司各部门的分机号码、行动电话资讯,无论对方是在办公室座位上,或在外头奔波,都能透过Juiker联络到对方。

就拿已经使用揪科一个多月的台北市资讯局来说,「它最厉害的就是『虚实整合』,不管是在位置上或是行动间,都可以很快找到人。」台北市资讯局主秘潘琼如说。

初期太耗电 被自家人抱怨

「与其他即时通讯软体不同的是,我们只想把『企业沟通』这件事做深、做透。」工研院资通所网路服务技术组副组长周慧娟不讳言,为了深化企业沟通这项特色,拥有八千名员工的工研院,成了最好的练兵场

一三年六月,揪科先在工研院内推出测试版,为了确保通话品质,最初的设计是让App随时与后端伺服器保持连线,「但这么一来,手机耗电量便高得吓人。」挂名团队技术长、资通所网路服务技术组技术副组长黄崇仁无奈地说。

当时,揪科还一度被评为「喷电揪科」,意指科会消耗掉大量的手机电力,这可让工研院内部员工抱怨不停,甚至解除安装,这是团队从来没遭遇过的空前危机,使用者信心全面崩盘,让团队成员都忍不住开始质疑自己,「我们真的做得起来吗?」

确实,诚如黄崇仁所说,「过去,一项技术只要有一%的进步,接着再到实验室做出雏形,下一步就是开始想怎么技转,但揪科打破了这样的游戏规则。」这群工研院的工程师,技术研发能力绝对无庸置疑,但要从头到尾把一个App做出来,甚至找到用户,大家都是头一遭。

「要从『技术本位』进展到全方位的服务,真的是很不容易。」无奈全写在黄崇仁的脸上,「最困难的,就是把电话与简讯这两件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的服务结合在一起;因为大家已经很习惯讲电话这件事,(揪科)只要有一秒延迟,或是在电话里出现回音,立刻就会被使用者骂翻。」

但这群团队没被现实打败,一三年十一月,前后经过十八个月的研发与改版,揪科终于正式上架,揪科团队形容那真是每天「披星戴月」疯狂作战。由于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半,是揪科的使用高峰期,九点一到,所有人都绷紧神经、坐在电脑前严阵以待,周慧娟就笑称团队是在「看盘」,为的是盯着每台处理器后台伺服器的效能,就担心系统超载出包。

「这真的像个震撼教育,完全没料到揪科会这么受欢迎。」将近有一个月时间,揪科每天平均有三到四万次的下载量,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全以办公室为家,每一则使用者评论,他们也都逐一回复。

尽管,身体是辛苦的,心里却是无比兴奋。过去曾在电信产业工作近十年的工研院资通所技术副理简嘉宏坦言:「当初进来工研院,也曾担心是否会像个小工程师、毫无用武之地,可是现在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打败LINE!」…【全文请见今周刊901期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901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