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一个判决 开启高通、联发科新赛局

文/今周刊宏文周品农历年前,中国政府对高通下重手,不只开罚十亿美元,还要高通改变授权金的收费方式。这颗震撼弹投下后,高通的头号对手—联发科要如何因应外界都在等着看。二月十一日,选在农历春节前一周,中国发改委对手机晶片大厂高通发起的反垄断调查总算正式落幕,中国政府给高通一个新年贺礼罚款近十亿美元,并且要调整专利授权方式。不过,对高通来说,真正大的影响并不是罚金,而是被迫改变专利授权的方式,因为这将影响高通未来每年的专利授权费用达十八亿美元。这么一来,高通要如何因应,联发科又要怎么接招?二○一五年才开春,就已成为IC设计业讨论的热门话题。过去一年来,中国积极扶植自家半导体实力,开罚高通只是手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削弱高通对中国手机厂的箝制力量,如今,中国发改委大刀一落,就要高通改变专利授权方式,长期观察两岸半导体发展的瑞银分析陈慧明直言,「此举恐怕将使得高通在中国智慧型手机晶片市场影响力缩小。」踩到手机业者地雷成本压力过大,反弹声浪起为什么陈慧明会这么说?这得从高通的获利模式说起。试着拆解高通的营收项目会发现,专利授权金占高通整体营收比重达三成,其中多达五○%都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向中国手机厂收取专利授权金,根本是高通最重要的一只金鸡母,营收贡献度高达一五%。「高通收取专利授权金,造成中国手机供应链价格压力,才是中国启动反垄断调查的主因。」工研院IEK半导体分析师陈玲君解释,高通把非必要专利和必要专利绑在一起;换句话说,只要你想买高通的晶片,就算里头有很多专利用不到,都得付钱;而且高通的权利金收费是以整支手机作为计价基础,随着智慧型手机的功能愈来愈多,高通晶片只占整支手机一小部分,计价却仍是按一支手机的价格来算。这样的收费方式,不只引起许多客户反弹,连美国政府也介入调查。尤其,高通的收费方式并非所有客户一视同仁,而是对苹果三星等一线厂较优惠,让中国手机业者大感不满,也对中国手机业者造成相当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当中国发改委以反垄断的名义开罚高通,要的可不只是罚金这么简单,而是要从高通最赚钱的根基—专利授权金,一次釜底抽薪,直接要求高通修改在中国的专利费用收取方式,不能以整机售价计算,而要降至售价的六五%,如此一来,高通的中国客户不用再像以前,所有专利都要付授权金;二来,中国手机品牌厂的成本压力也能减轻不少。更重要的是,中国手机晶片厂也有了跟高通一较高下的机会。陈玲君分析,过去,中国手机晶片厂屡屡在智慧型手机市场踩到高通的专利,绵密的专利网成了中国晶片厂无法扩张的最深桎梏。一旦高通专利权利金收取方式改变,原本高通寡占的中国晶片市场版图,势必也将重新洗牌。陈慧明就预言:「今年,高通和联发科在中国中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中国政府开了第一枪后,印度巴西俄罗斯国家也可能进一步跟进。路透报导,二月中旬后,韩国政府也开始对高通进行调查,若引发骨牌效应,高通的麻烦可能才开始。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49期)。本期相关报导》联发科如何利用高通在中国的挫败,降低自己在其他市场的阻力? 你可能感兴趣》联发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