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女孩谢采倪:就算化疗让我变形、掉发,还是要漂漂亮亮

图/谢采倪提供 文/许佳琦

浓长睫毛玫瑰色嘴唇、空气浏海短发,27岁的谢采倪一踏进咖啡店,就吸引不少目光。过去一年,她才刚经历淋巴癌治疗,在网路上活跃分享抗癌历程,短时间内粉丝专页癌友有嘻哈」便累积1.2万粉丝,激励许多病友。今年初,她加入HTC DeepQ 医疗团队,担任产品企划,期望帮助更多病友。

谢采倪的声音轻快活跃,像她的人生态度,总闲不下来。

一个彰化女孩,毕业于台北科技大学,生病前正担任使用者介面与体验(UI/UX)设计师。谈起生病过程,她云淡风轻。「2017年,我有一两次呼吸不顺,当时觉得是工作压力大。直到有天在上班路上,我竟然晕倒。送急诊照X光才发现,胸腔有个十多公分肿块。是淋巴癌第三期。」

「我到台北来,本来想赚很多钱、拚命工作、想买房子。但突然间,我不能工作,什么都没了。」

「我们这个年纪,谁都想要自己漂漂亮亮的,」谢采倪说,自己一向打扮入时,罹癌后先做了6次化学治疗,后疑似复发,继续5~6次标靶治疗、25次放射疗法。接踵而来的变形、掉发等副作用,让向来自信亮丽的她,变得消极、焦虑。

第一次严重的外貌改变是因为切片癌细胞从胸腔扩散到脖子,已有些肿块,手术后癌细胞受到刺激,长得很大。脖子到脸严重变形,肿了一个礼拜。

外表逐渐改变,还包括服用类固醇出现月亮脸、水牛肩;化疗与放疗也会破坏毛囊细胞,使毛发脱落。

低潮期她曾把自己关在家两个多月不敢出门,天天叫外送。「那几天我看到自己的脸,觉得完蛋了,以后怎么拿下口罩?甚至想干脆死掉算了。」

「癌细胞让『我』变得不是『我』。」这是生病最痛苦的部分,谢采倪说。掉发、眉毛脱落、水肿、红斑,「追求美丽」变成许多癌友想说却不能说的秘密。

(治疗期间,谢采倪的脖子胸口均出现大片晒伤的红斑。她花了一段时间,才重新接纳自己的身体。图片来源:谢采倪提供)

她说,曾有癌友在乳癌社团询问乳房重建的费用与建议贴文却被其他癌友抨击:「漂亮要给谁看?」、「如果男人爱妳只取决于妳的胸部,那种人不要也罢!」这让谢采倪怀疑,难道对癌友来说,「变美」是如此奢侈、肤浅的事情吗?

当生病的身体变得不像自己,人人都需要再熟悉这样的身体、与它和平共处,「化妆、打扮如果能让我重新探索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今年的世界癌症日,由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 Cancer Society)等多个机构合作的「容光焕发,心情更好」(Look Good Feel Better)计划也指出,适度打扮能增加癌友信心,有助抗癌。

谢采倪说:「这代表妳没有因为生病被剥夺了什么,还是照旧过日子。」有些人认为,生病后更要回归自然、拥抱自己。但两者并不冲突,只要找到最舒适的打扮,就是好方法。

谢采倪建议癌友把握穿搭三原则,抗癌期间也能感到舒适且维持好气色

1.素色服饰是安全牌:挑选不同剪裁的素色服饰,又以黑色最易搭配各种造型。 2.配件转换风格:不同的假发帽子,可打造不同风格。鲍伯头是甜美少女形象、鸭舌帽走嘻哈风等。谢采倪说,夏天天气热,假发透气不易,就尽量只戴帽子,配上中性打扮。 3.妆容从简:化妆前先确认皮肤是否因疗程变敏感,尽量淡妆。另外,眉毛容易因为治疗而脱落,谢采倪建议可用眉笔勾出轮廓、浅色眼影涂满就好。

不过,怎样才叫做拥抱自己?也许所谓的「自己」,是会随着际遇改变的身分。谢采倪说最好的心态是:好好把握光头的这段时间。

这话乍听让人疑惑,谁想珍惜自己光头的时间?

「妳要当自己是一个会呼吸的『发架』。以前我非常珍惜自己的宝贝头发,不敢乱做文章,但当妳光头、必须戴假发的时候,反而有很多选择,妳是更自由的。可以趁机尝试不同风格,去想像未来痊愈、长出头发后,妳想变什么样子。」

她兴奋展示手机里的照片:帅气黑短发三七分、浪漫的棕色波浪卷、俏丽的鲍伯头......「妳看这张,配金色假发才能这么『ㄎㄧㄤ』。我的人生到现在还没这么ㄎ一ㄤ过。」或许从罹癌开始,谢采倪体认到每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学习。

(谢采倪运用黑色服饰、中性妆容,度过化疗的短发时期。图片来源:谢采倪提供)

「最近的庞克造型是我故意梳上去的。因为我的头发已经慢慢长到耳朵的长度了。」如今,谢采倪的病情已稳定下来,只要定期回诊、吃口服化疗药,就能回归正常生活。

27岁的女孩人生还很漫长。治疗告一段落,未来在眼前仍不断延展,像她的发丝,一点一滴留长。

抗癌与美丽,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她开玩笑说,生病后化妆技术反而变得更好。谢采倪凭借一支眉笔、一顶假发,梳画心中千千结,找到对抗癌细胞的动力。

延伸阅读:

22岁血癌女神:别对我说加油,不如说个笑话吧

探病送礼,你带对东西了吗?

野餐市集、健走、各式手做课程...11/18康健活节-邀您一起感受最纯粹的快乐

骨肉截肢少女柯菲比:能灿烂的日子 我就不会白过

专访》抗癌十年不复发 厨神梁琼白 最想分享8个字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