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檢討四一○教改的四大訴求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我国有一个关于教改的轰轰烈烈大游行,很多团体和个人都参加这个盛大的游行。这个游行有四大诉求:一、落实小班小校;二、广设高中大学;三、推动教育现代化;四、制定教育基本法。我们不妨看看这四大诉求有没有意义。
强调「小班小校」,是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可是教改人士应该知道,在偏乡早就是小班小校了,城里的班级人数都很大,但是城里孩子的学业程度却远高于偏乡孩子的学业程度。从这一个诉求,我们就可以知道当年的教改人士其实是不接地气的,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国家教育的真实情况。
「广设高中大学」现在变成了一大灾难,最近有十五所大专院校关闭,这在全世界是少有的事。广设高中大学是希望减少学生的升学压力,但是补习班的数目却一直在增加。广设高中,伤害技职教育,这也是当年教改人士完全忽略的事情。
「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诉求是教育松绑、师培多元、家长参与、弱势族群教育主体性等,这是最可笑的事。因为教育松绑,使得私立中学有独立招生的能力,因此他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挑选学生。这造成某些私立国中的升学率非常好,但是私立学校的学费相当之贵,有钱家庭的小孩因此受到更好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提到了弱势族群教育主体性,但是教改人士没有提出任何方法来解决偏乡孩子在功课上落后的问题。三十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只有愈来愈严重,原因很简单,教改人士都是住在都会区,从来没有教过偏乡孩子,根本不可能了解偏乡教育的困境。
四大诉求中的一个是「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不能由法律来管制,教育基本法强调因材施教,可是教改人士对因材施教也毫无兴趣,三十年来,我们的学校哪里实行因材施教了?一个班上的学生用相同的教材、参加同样的考试,这叫做因材施教吗?
四一○大游行以后,教改就开始了。要进高中,政府宣称是免试升学,但是仍然要考试。考试的名称叫做会考,题目要比较难。要进大学,过去是用简单的联招制度,教改废止了联招,改成申请入学和分科测验。分科测验其实就是联招,申请入学要经过面试,学生要准备备审资料,包含学习历程档案,而且只准填六个志愿。这种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吗?
参与教改的人士都是大学教授,他们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人,可是我们要知道,完全根据理想施政是相当危险的。大家现在都希望政府不要有意识形态,就是这个原因。
希望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府官员都用工程师的思维来行事,工程师会发现问题,但绝对不会用口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靠缜密的检讨以知道问题之所在,而且用可以实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作者为清华大学荣誉教授、博幼社会福利基金会荣誉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