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品质标准变严 年底上路
环保署11日宣布新版空气品质标准,赶在年底前正式上路,针对包含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最高加严70%,粗估全台1.3万家燃煤工厂如发电厂、炼钢厂等,或拥有工业锅炉排放大户,将首当其冲。
环保署强调,将透过「棍子与萝卜」两路进行,监督地方政府、严管各地排放标准,同时将移动污染源的空污费拨出20%补助地方,挹注一年总额近10亿元经费,全力助攻空污防制,目标四年内要达标。
「空气污染防制法」去年8月修正实施,环保署也依此修正空气品质标准,近日已完成北中南三场公听会,11日正式宣布,新版空气品质标准,年底上路。
根据新版的空气品质标准,污染物包含铅、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年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或每小时平均值,都有改变计量基准、或加严标准至少20%以上。
像是发电厂、炼钢厂等燃煤工厂,或是使用重油燃烧的工业锅炉都会排放的「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从30微克/立方公尺,加严33%,下修成20微克/立方公尺,与日本同样严格;而每小时平均值更从250微克/立方公尺,下修为75微克/立方公尺,加严幅度高达70%,是亚洲主要国家中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另外,以道路扬尘、车辆排放废气会产生的「PM10」来说,年平均值则是加严23%,24小时平均值加严20%。也是汽机车废气会产生的「二氧化氮」,年平均值加严40%、每小时平均值加严60%,与美、日标准并列。
环保署说,标准加严后,将要求地方政府提出为期四年的空污防制计划书,可透过加强管控辖区内的固定、移动污染源,达到设定减排目标。
在经费挹注上,现在针对如工厂等「固定污染源」征收的空污费,每年会拨出60%、约19亿元给地方,另外,也会把随汽柴油征收的「移动污染源」空污费,拨出20%给地方,每年逼近10亿元,让地方做好空污防制。
值得注意的是,民众较熟悉的PM2.5计量标准,在新版标准并未修改。环保署说,评估国内现况,虽订年平均值是15微克/立方公尺,但依照实际监测结果,西半部地区没办法达标,且现行标准在考量健康风险、污染现况、技术可行性及社会经济等条件下,已较亚洲邻国严格,故未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