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不死癌」脚变形 她「缓步」辅导新病友13年不间断

中华民国风湿性关节之友协会理事长张玲瑗。(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疾病,目前只能靠药物控制,患者一旦罹病,终其一生都饱受疼痛折磨。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友协会理事长张玲瑗,是位病龄超过10年的老患者,她谈吐优雅,双手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包覆在平底黑鞋下的,却是一双严重变形且外翻的双脚

问她这样走路会不舒服吧?她说,当然,因为脚趾变形,走路姿势被迫改变,现在不仅左膝换过关节,右脚也有肌腱发炎。张玲瑗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就像「不会死的癌症」,就算服了药,还是会剩下1至2分的疼痛。为了不让他人看出异状,许多病友门前都会先吞双倍药,把活力留给呈现在大众面前,痛苦自己吞下。

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的年龄在40岁上下,知名作家杏林子也是该病患者,她自12岁发病后,勇敢面对人生故事,被刊载在中小学课本与各大报刊杂志中。

▲张玲瑗的双脚已经严重变形,每走一步都是煎熬。(图/记者严云岑摄)

高雄医学大学中和纪念医院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蔡文展提到,20多年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并不多,因为当年的免疫调节剂只对5成病患有效,以致许多人就算确诊,也选择放弃治疗。但在近10年来生物制剂标靶药物陆续引进台湾,并纳入健保给付后,门诊中也可见越来越多病人回锅,每家医院都人满为患,达到400人门诊上限的医院,更不在少数。

中华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友协会理事长张玲瑗,就是生物制剂纳入健保后的首位受益患者。她直言自己很幸运,10多年前病之初并没有像他人一样,直接进入急性期,关节疼痛是随着时间推演慢慢加剧,家人也很努力在国外帮她寻求更先进疗法,就在她跟医师要求要自费使用生物制剂不久,健保便通过该药给付,她的病情也在使用数月后,得到良好的控制。

▲张玲瑗与蔡文展医师合影。(图/记者严云岑摄)

「你看我的手,现在看起来跟你的差不多对不对?其实之前它也曾经肿得跟馒头一样。」张玲瑗举起交叠在桌上的双手表示。过去她也曾因为无法照顾家庭而感到歉疚,一度需要靠心理医师,但在症状缓解后,她决定听从医师的建议,每周到医院当2次志工,也担任病友协会理事长,开导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患者。

张玲瑗说,在当志工13年来,她只要看到病友的手指,就知道她们发炎了几年。由于病人在发作时根本无法出门,她也遇过不少病人每次要来医院回诊前,都会先吞双倍药物,结果抽血的数值反而过于良好,就算病情加剧也很难发现。

「现在病人越来越多,医师看诊时间被压缩,医病关系反而没有从前紧密。」她感叹道,因此,在担任理事长支出,她除了希望借由协会中老病人的经验分享,让新患者在罹病之初不会无所适从外,也希望健保能改变给付标准,不要在服药2年后病情稳定了就减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双手容易变形疼痛。(图/资料照/类风湿性关节炎基金会提供)

张玲瑗提道,根据全国问卷统计,有87%的病患,在药物减量后会出现复发症状,此时若用消炎止痛药缓解不适,则会出现胃溃疡副作用。此外,许多国外病友团体在听到台湾会减量时,都会露出不可置否的表情,直问「为什么?」她说,因为药品真的很贵,她能理解健保署的减量措施,但不建议齐头式退场

对于病友团体的要求,健保署医审药材组组长施如亮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药品的减量机制,是当初招开药物共拟会时,由专家讨论出来的结果,虽然目前是以2年为标准,但如果减量后病情又发作,可以透过医师申请,回复正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