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诸/用数字说话,谈香港与大陆的发展速度

中国大陆领导人之一张德江(图/CFP)

文/李剑诸中国日报亚太分社助理总编辑主笔

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对港区代表们谈到再过两三年香港将被深圳超越时,罕有地发出连珠炮似的问句,「你作何感想啊?你还不急啊?你还不把经济放在首位,你还整天去搞政治,你不把自己玩死了吗?搞这些街头政治能当饭吃吗?能解决民生问题吗?」

言辞恳恳,国家领导人对香港的前景焦虑,跃然纸上。

对普罗大众来说,经济数据很枯燥,但用数据说话,也许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中国人有句话,「事实胜于雄辩」。1949年中共建政之初,全国GDP是189亿美元,人均35美元,当时的印度GDP人均55美元,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一穷二白」(翻译成英文叫Dirt-poor较传神)。

建国之后历经多次大规模政治运动,把国民经济穷折腾到崩溃边缘。到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逾十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经济总量的60%,是日本的2.5倍,是印度的5倍,是俄罗斯的10倍。

2013年到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亦即全球每年经济增量,其中有百分之三十源自中国。换句话说,中国这些年来对世界增长的贡献,世界第一。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导,就资产规模而言,中国的银行体系已超越欧元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体系。据该报的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早在2011年就已超过欧盟,但中国银行体系直到2016年底才超越后者。截至去年底,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达到了33万亿美元,而欧元区为31万亿美元,美国为16万亿美元,日本为7万亿美元。

▲谈香港与大陆的发展速度。(图/思考香港授权提供,请勿任意翻摄)

港大经济学教授张五常说过,「贫困之邦能杀出重围的虽然不只一个中国,但说中国先拔头筹却无可置疑,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之高是人类历史仅见」。用「追星赶月」来形容中国速度,可谓贴切。其每年兴建高速公路的长度,足以横跨美国两次,而难度更高的高铁,十年之间建造了23000公里,达地球的百分之六十。

曾经的「东方之珠」香港,是公认的世界级的经济奇观。我们以前经常津津乐道,香港曾在不到半个世纪,走完了西方国家大约要一个半或两个世纪才能走完的路。但如果说香港是一个经济奇迹,深圳则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个与香港接壤的唯一的大陆城市,跟香港一样,起点也是一个荒芜的小渔村。其经济总量能够在不到四十年之内就迅速赶上开埠超过一个半世纪的香港。

回顾过去30多年来的「双城记」,深速是港速的五倍。如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有GDP统计算起,香港在50年间的平均增速大约6.4%。所以即使扣除深圳八十年代几乎从零起步、基数极低的因素,最近二十年步入正常增长期的深圳速度是18.8%,也比香港经济高速起飞时期的年均8.9% 快一倍以上。

从全国范围来看,从1979年中国改革以来,深圳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5.3%,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6倍。也就是说,令世界称羡的「中国速度」仅仅是平均了各省市的匀速,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才是中国速度的领跑者。张五常教授说深圳「非常夸张地重复了百多年前美国西岸因为寻金热而带起了旧金山的故事」,在笔者看来,不是「重复」,而是「超越」。

▲深圳市区示意图。(图/CFP)

弹丸之地的香港,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总量占内地的四分之一,所以香港人很有优越感,也的确有自豪本钱。然而由于大陆一线城市的风雨兼程,实力对比已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

深圳和香港的实力比照,不仅仅体现在量变,也有质变。举例说,商贸、金融、地产、服务等产业,在香港经济结构的主导程度极高,占GDP的比例高达90%。但深圳早已告别「三来一补」的汗水式增长,青壮工人五美元一天的日子已经一起不复返。

其产业结构正在完成升级换代,姑且不论华为腾讯大疆等本土企业国际商业舞台上的叱咤风云,在深圳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业就有8000家。如果有人说深圳有一天赶超加州矽谷,没人会认为是狂言或神话。深圳在科创产业方面表现是内地的一个缩影,有报导说中国每年在国际上的发明专利注册数量冠绝地球。

比照香港与大陆各城市实力的此消彼长,港人应该深刻意识到,如果继续在政治泥泞的中缠斗,香港肯定没有希望。说具体一点,能否选出一个有能力有担当,为我们勾画经济发展愿景特首,对未来五年香港的走势至关重要。

●作者:李剑诸,中国日报亚太分社助理总编辑、主笔,资深传媒人。,本文经思考香港、思考香港脸书粉丝团授权刊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