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韩国泡菜源于中国?韩方抗议 陆网民想打泡菜大战

百度百科辞条指称韩国泡菜源于中国,引起韩媒与韩国学者要求更正。图为韩国节庆活动中制作韩国泡菜。(图/本报档案照)

对于过去韩国曾刧持中华文化联合国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曾多次引发两岸同仇敌忾,近日大陆知名搜寻引擎百度所属网路辞典《百度百科》出招,将韩国人视为国宝的韩国泡菜列为起源自中国的饮食文化,引起韩国的大学教授信向百度公司抗议,韩媒也大力声援。大陆网民为此大呼过瘾,正摩拳擦掌地准备以此事对韩国报一箭之仇,大陆外交部也接到外媒询问,一场网路大战隐隐然已蓄积能量即将爆发。

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波始自于《百度百科》在其「韩国泡菜」辞条中指出,「韩国的泡菜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国泡菜源自重庆市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大湾镇,唐朝将军薛仁贵被政府发配高丽(今韩国),在高丽(今韩国)安家。他的随从有多位是重庆市江北县人,会做家乡的泡菜,就从这时起重庆泡菜就进入了韩国」。

韩国国家通讯社《韩联社报导称,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已经向大陆百度公司发出邮件,对《百度百科》的「泡菜」词条中「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表示抗议,指称这是「明显的错误」,并随信附上韩国泡菜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报导还提到,12月8日《百度百科》的「泡菜」辞条中有关「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已经消失,《百度百科》编辑回应表示向专家请教,因此修改且增添了一些新的资料。据笔者查阅,该辞条关于「源于中国」的部份叙述仍在网页上。该辞条还指出,韩国泡菜文化有深厚的中国儒家文化痕迹,从《诗经》里就出现了「菹」字,这种酸菜后来传至韩国,到了高丽与朝鲜时代改良了材料与作法,使其内涵更加丰富。

由于有陆媒报导指称四川泡菜已订立制作规范与试验方法,并获国际标准组织(ISO)通过。《韩联社》则回应表示,无论是制作方法还是整体卖相上,四川泡菜与韩国泡菜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品,ISO的档也指出,四川泡菜标准不适用于韩国泡菜。上周大陆外交部记者会上,有媒体询问韩中媒体争议韩国泡菜起源一事请求评论,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只回应称「中韩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和共用」。

在这场争议中,大陆网民却明显地支持《百度百科》,有网友认为,「泡菜」一辞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历史,韩国泡菜应该改为「辣白菜」或是「腌菜」之类的名称;还有网友表示,「端午节等一大堆被他们说是韩国的都没抗议,棒子心胸实在是狭隘,韩国人搞懂了清代以前他们跟中国什么关系吗?」许多网友借此开始发表藐视韩国文化的言辞,并称韩国多次抢夺中华文化拿去向联合国申遗,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端午节。

韩国申遗项目是「江陵端午祭」,它是韩国江陵市为中心岭东地域平昌郡大关岭一带的节庆,其中包含了满洲萨满祭祀、舞蹈民间艺术内容,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图/Korean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其实有关韩国端午申遗完全是误会一场,实际情况是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此一些不明究理的大陆民众为此掀起轩然大波,在网上鼓吹为端午节正名,不能被韩国人抢去。一时之间群情激愤,甚至要求大陆文化部门向联合国反应。此一事件经过网路的内容农场加油添醋,不只变出「韩国人拿粽子龙舟申遗」的假讯息,甚至还指控韩国人声称屈原、孔子等人都是韩国人。网路上这类讯息愈传愈夸张,韩国文化部门与两岸文化界对外澄清也发生不了作用,因为假讯息触动情绪,传得比真的更快也更广。

韩国对端午江陵祭的节庆文化非常重视,从1967年就将它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并长期进行保护与传承。(图/韩国文化资讯中心

韩国申遗项目「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为中心的岭东地域到平昌郡大关岭一带的节庆,其中包含了满洲萨满祭祀、舞蹈、民间艺术等内容。韩国对此节庆文化非常重视,从1967年就将它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并长期进行保护与传承。虽然也是在端午节举行,但它即没有抢中国端午节的风采,也没有粽子与龙舟。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正式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大陆媒体也积极宣传与端午节申遗的正确讯息,但是群情激愤想要借机报仇的网民是否会买帐,得看未来几天网上的言论风向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