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芳/如何阅读医药报导?

文/李权芳编译

医药新闻满天飞,记者厉害,总用耸动标题吸引点阅,尤其在 Google将「关键字」拿去秤斤论两贩卖后更是如此。只是这样一来就让许多单纯想吸收新知的人时常错误解读事实上毫无应用价值的内容。总之,我无法接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西方医界有注意此问题,也成立组织,倡导正确医药写作,台湾则还停留在「点阅率」。在这点阅率挂帅的台湾环境下,我认为医药新闻(医药卫教除外的新知)有95%以上大可跳过不读,因为看了后往往只会吓到你或害到你(如果真的相信的话),完全无助健康。

为了让读者得以判断医药新知的可信度,以下编译一篇刊登在How to read health news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 PubMed Health的文章作者为 Dr Alicia White,原本写在英国全民健保(NHS)底下。

Alicia White 医师在她文章中提了一个「咖啡致癌」的例子。她说看了这种新闻,就「保持平静,继续过生活」吧。因为这类报导总是遗漏了重要部份。文章不会告诉你这个发现是在5只老鼠身上注射高浓度咖啡溶液后可能最终产生癌细胞,也不会告诉你该研究是由茶品行销协会经费资助

老鼠?注射?高浓度?这种新闻跟我有什么狗屁关系呢?!我又不是老鼠,喝咖啡也不用打针的,更不用说高浓度了。

Alicia White 医师指出,对于新闻标题,最简单的准则就是:「不要自动相信标题。」那是用来欺骗你去买份报纸或阅读新闻的。她指出,难道我们会被「咖啡应该不会造成癌症,但你可永远不会知道...」的标题吸引吗?当然不会!

也因此Alicia White 医师说,为了不继续被新闻的标题吓到,我们必须学会剖析新闻。

要剖析,可注意以下几点:1. 文章有没有科学研究佐证?如果没有,就得非常非常当心。以我标准,就不用相信了。2. 文章是不是从医学会议的摘要所撷取出来的?医学会议摘要往往只提供尚未经过严谨学术审查的初步成果。也往往没有提供完整研究过程,让读者难以判断真伪,因此对于此类新闻也不用太在意。3. 研究是不是在人类身上进行的?许多号称惊人发现的研究其实只是实验室、细胞或动物身上的发现,跟应用到人类身上还有一大大大大大大大段距离(台湾研究人员在电视上开记者会,宣扬自己多厉害、刊登在某医学期刊的往往就是这类型的)。事实上,从实验室中发现效果,到研究到在人类身上也有作用,往往还要10年以上,且成功机会非常渺茫。若研究发现不是从人身上得到,我也没兴趣看其疗效宣称。4. 若研究数据是从人类身上获得,那么就可以睁开眼睛花点时间琢磨(以下画重点!!)了。不过,也要知道是从多少人身上获得的?一般说来,越大型(人数越多)的研究越值得信赖。5. 研究是否有对照组?要回答一个问题,尤其是疗效上的,就必须有在效果上可互相比较的对照组(control group; 控制组)。若没有对照组(尤其是对照组的对象、年纪等必须和治疗组一样),便很难比较该治疗是否真的有效。6. 研究是否真的测量了新闻标题的内容?这有点抽象,不好解释。举个例子。若看见「番茄减少心脏病风险」的标题,那么就必须检视研究是否测量心脏病发作,而不是测量血压的变化。以前面「咖啡致癌」的标题来说,就得检验研究是不是测量喝咖啡的人罹患癌症的机会是否增加。7. 是谁出资进行研究?以「咖啡致癌」为例子,是由茶品行销协会出资,我们无法不以小人之心去合理怀疑那是茶行瓜分咖啡饮品市场而让研究人员做出他们想要的结论,或私下要求新闻记者将该研究拿出来乱作文章,骗原本喝咖啡的人转向去饮用茶品。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注意利益回避的议题,所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换句话说,好的医药报导至少应该是「老王卖瓜,不可自夸」(或故意损别人)。

大概是这样。当然,进阶读者知道还有其他该注意的,不过,此内容主要是给一般大众阅读,知道这几点就很好用了。当然,上述原则也可用来判断网路医药讯息,尤其跟疗效宣称有关的内容。

本文最新版网址:http://leecf67.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10.html

作者:李权芳,药师学经历:国防医学院药学系学士硕士、英国Bath大学心理学博士、世界卫生组织生活品质小组研究员、三总临床药学科科主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附设医院临床试验中心暨 The Cochrane Hepato-Biliary Group 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 The Cochrane Skin Group 研究员。李权芳部落格:省荷包不可不知的健康、医药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