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渔业的冲击

李武忠/农渔经学者

中国大陆自去年底爆发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后,随着疫情的扩散,许多省份陆续实施封城、限制移动、隔离、自家管理、严格管制货船、禁止外国籍人士入境等等,来阻挡病毒扩散,也确实产生若干效果,让此波疫情暂时获得缓解,却也因此影响到交通物流运输,各地农渔产品的正常流通受阻。

原料运不进来,产地许多农渔产品运不出去,加以外食人口的大幅缩减,农业劳动力(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场工作由国际移民承担)流动受阻(据统计新冠疫情导致中国大陆70.76%的农牧企业,生产工人无法正常返回工作冈位),农产品供应量受到影响(特别是新鲜农产品和鱼类),产销无法顺利对接,部分地区还出现抢购现象,如何维持食物系统的正常营运,成为抗疫之外的另一项挑战。

为此中国大陆官方除了力稳生产面外,还透过「绿色通道」,将农渔产品从产地迅速安全的运送到全国消费地,再经各大电商协助,运用新科技,将农渔产品快速安全送到消费者手里;也鼓励实体零售企业积极发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业务,并媒合农业合作社与社区定点配送,直供社区,来稳住民众日常需求,避免两面作战,让疫情恶化。

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显成效,中国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年增5.4%,逐渐回稳(台湾1-2月平均CPI,较去年同期涨0.81%);今年3月16日—22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7.91(以2015年为100),「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2.08,均较前一周降了3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20年3月也达到52.0高于50荣枯线。不过仍有部分地区及农产品出现短缺的现象。

中国大陆既是全球农渔业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每年自国外进口大量农渔产品,是全球农渔产品供应链极为重要的一环,许多国家及地区以中国大陆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受到此波疫情波及,中国大陆严格管制货船,通关作业及时程延迟,仓储压力大,冷藏集装箱供应量减少,原有物流通路受到影响,且延长食品边境查验时间,导致食品腐坏和增加粮食浪费,恐影响到中国大陆农渔产品的出口及进口业务。

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农渔产品出口的国家及地区(如台湾、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澳洲、纽西兰、挪威、智利等等),在中国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初期确实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高单价的农渔产品(如高级水果、肉品水产品等),虽想移转到其他市场,但是受到当地关税、检疫、溯源、标示、包装、运输、法规、消费习性等等限制,谈何容易。除给予当地农渔民相关免息、补贴、救助并加强自己国内消费外,只能期盼中国大陆疫情早日获得控制!

根据中国大陆官方最新统计,今年1-2月蔬果、肉类、鱼类、谷物乳制品等农产品出口,均较去年同期出现负成长,总出口金额则较去年同期减少10.2%,出口确实受到影响;在农产品进口方面,除了鱼类及谷物出现负成长外,蔬果、肉品、乳制品反呈现正成长,农渔产品总进口金额则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8%,影响较预期来得小。不过若第二波疫情再起,对农渔产品的进出口影响将会加大,不能掉以轻心。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全球化,而民以食为天,农渔产品供应与民众日常生活及抗疫力息息相关,部分国家(如哈萨克、塞尔维亚、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埃及、和柬埔寨等)开始限制或禁止特定粮食出口,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值得关注。

为此刚结束的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发表《联合声明》除了提供5兆美元的「全球抗疫资金」外,也将努力确保重要医疗用品、农产品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人们摄入的卡路里中,有五分之一至少跨越了一国的边界),为粮食贸易创造有利的环境,毕竟开放的全球食品贸易,有助于维持下游食品市场的正常运转。

面对新冠疫情对农渔业的影响,政府可以实施发放现金;免除农民贷款费用并延长付款期限;稳定供应必要农业资材(包括资金、种籽、肥料、农药、劳工等);在紧急情况下,政府也可以考虑向农民购买农产品,以便建立战略紧急储备及用于人道主义救援等,来因应疫情对农渔业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提供即时透明的粮食供需资讯,避免「恐慌性购买」及囤积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的行为。

从此次中国大陆爆发疫情后,台湾农渔业界的反应,显示我们对中国大陆依赖如旧。如何稳住中国大陆市场并有效开拓其他市场,事关台湾农业未来生存发展,须严肃以对,毕竟政治填不饱肚子!

热门推荐》

口罩干蒸温度要注意 破坏不织布结构恐有反效果

魏宗德/抗蓝光,就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