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梦回东方
1913年,袁世凯撕毁《临时约法》,黄兴等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讨袁运动。
此时的徐宗汉则冒着炮火,投入救护伤兵工作,并协助张竹君在汉阳设立临时医院。后清军反攻,汉阳弃守,黄兴被困汉阳,清军封锁长江。
徐宗汉与张竹君用红十字会一艘渡船,护送黄兴从汉阳渡至武昌终究脱险。
这时,上海已经光复,南京也成革命军囊中之物,清廷向革命军发出了和谈请求。沪宁方面都电催黄兴回到上海主持大局。11月28日,黄兴到上海主持和谈,而徐宗汉恐和议不成,便组织「北伐炸弹队」以对付清廷。
1912年元月,革命军的前仆后继终于换来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当时广东北伐军姚雨平部从徐州前线回南京时,带回战时难童200多人。黄兴通知陆军部副官处觅民房收容,成立南京贫儿教养院,由徐宗汉负责,临时稽勋局局长冯自由还聘徐宗汉为该局名誉审议。
然而丈夫和民族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1913年,袁世凯撕毁《临时约法》,黄兴等开始了长达多年的讨袁运动。
当年7月,黄兴在南京主持讨袁工作,在繁忙的军务中,写信给上海的徐宗汉:「弟(宗汉)在家保育儿辈,我极心感……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然则汝之责任艰巨于吾乎!」寸寸柔情溢于字里行间。
栖身上海 一心抚孤
黄兴因积劳成疾,1916年10月英年早逝。悲痛的徐宗汉开始不问政治,加之江苏地区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她也不能回南京贫儿院主持工作,于是栖身上海,一心抚育遗孤。
在张竹君帮助下,徐宗汉设立了上海贫儿教养院。期间,徐宗汉也曾在五四时期,与上海博文女校校长李果等共同发起上海女界联合会;1921年,上海成立了俄灾赈济会,救济苏俄难民,而她始终把贫儿院工作放在首位,准备为之终老。
病榻上的孙中山,依然劝徐宗汉重出江湖,至少要办工厂,给长大的孩子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当时徐宗汉已年过半百,她已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背着炸药「满天飞」,但她还是被孙中山打动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宗汉不顾年事已高和严重的心脏病,于1938年初,亲自带领部分贫儿出国,到暹罗(今泰国)看望华侨,一面为贫儿募捐,一面宣传抗日救国,呼吁侨胞支持抗战。1940年,徐宗汉回国后移居重庆。此后经常接触共产党人士。她和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都很接近,常有来往。
抗战初期,黄兴幼子黄乃(廖夫人所生)在延安抗大学习,徐宗汉曾托周恩来、邓颖超给他带去一包日常生活用品和一封亲笔信,信上只有一句话:「努力学习,后会有期!」邓颖超在延安把东西交给黄乃时说:「我们在重庆时跟你继母有来往,她请我们吃饭,表现比我们还左,人家说她是疯婆子!」
至性之人必有至情。据说晚年的徐宗汉在重庆深居简出,「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她晚年最喜欢吟唱的诗句。她思念的人,或许更多的是在槟城初次相见,后又携手革命的那个略显木讷的黄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