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百年风雨

林彪认为应该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毛泽东还要继续革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九大以后,林彪渐渐地从戈培尔变回到了阿奇里斯,从毛泽东的狂热追随者和护驾者,转变成毛泽东独裁的反抗者异议者。非常有趣的是,彼此的分歧竟然就是以前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冲突内容:林彪认为应该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毛泽东还要继续革命。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自己也有如此一番忧国忧民之心,当初何苦站在毛泽东一边打击刘少奇?

这场党内权争,争到这个时候,方才露出最为朴实的一面:造反有理也罢,革命无罪也罢,最终大家都还是要活命的,要吃饭的,要穿衣的,要性交的,要成家的,要生儿育女的。毛泽东可以说:8亿人口,不斗行么?那么别人也可以说:

8亿人口,不吃行吗?不穿行吗?不睡觉行吗?如此等等。

毛家天下的大威胁

就思想而言,林彪比刘少奇更缺乏话语能力,但就面对毛泽东时的坦荡而言,林彪却颇有勇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林彪第一次护驾。1970年的庐山会议,成了林彪最后一次与毛泽东当众抗争。第二年的五一劳动节,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泽东看了脸色:一言不发,拂袖而去。这可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乃至彭德怀都不曾有过的无畏和不屈。

正如林彪没想到毛泽东打倒了刘少奇,还不肯罢休。毛泽东也没想到,林彪其实跟刘少奇存有同样的心思,发展国民经济。毛泽东以为林彪是像汪东兴许世友一样的家奴,只有对他的愚忠,没有独立思考头脑。至于林彪之子林立果,也是让毛泽东很不放心的因素。林立果咄咄逼人的崛起,让毛泽东忧心忡忡:他死后,江青或者毛远新能否压得住。更让毛泽东担忧的是,周恩来其实并没有真正放弃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的想法,从而跟林彪不谋而合。林家父子,由此成为毛泽东家天下的最大威胁,也成为毛泽东把文革进行到底的实际理由。

其实,早在打倒刘少奇之际,毛泽东已经悄悄留了一手,那就是不让把邓小平置于死地。毛泽东留着邓小平,当然不是让邓小平有机会日后继续刘少奇的事业,而是用邓小平掣肘一般人无以掣肘的人物诸如林彪,或者周恩来。毛泽东深知周恩来不过是个花架子,没有做实事的能力。但倘若周恩来哪天跟林彪联手,那么不要说请邓小平出山,就是毛泽东本人,都未必压得住。再说,毛泽东的文革,利用的是林彪的枪杆子张春桥姚文元笔杆子。毛泽东既利用他们又暗中让双方互相制约

一旦面临取此舍彼,还是取彼舍此,毛泽东考虑的就不是枪杆子重要还是笔杆子重要,而是哪一方跟自己有平辈之尊,哪一方没有平辈之尊。开国皇帝向来只用儿孙辈的文臣武将,一如史达林最后把平辈革命家全部消灭殆尽。

不管林彪有没有看出毛泽东这种开国皇帝惯有的心思,至少他明白了,人家并不想让他分享权争的成果。此刻,涌上林彪心头的,应该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古训。这样的故事,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在林彪,全都并不新鲜。可能只有研究这段历史的某些学究们,觉得很难弄清彼此究竟为何你死我活。

林彪死后,毛泽东开始向周恩来发难,由于通过直升飞机式提拔上来的王洪文不过是个刘盆子,毛泽东只好请出邓小平(当初毛泽东提拔王洪文,意在立储毛远新;其手法与纵容叶群跃上政治舞台,以掩饰江青的赫然登场,如出一辙)。出乎毛泽东意料的只是,口口声声永不翻案的邓小平,骨子里却依然不改初衷,不改刘少奇治国思路,而周恩来又像此前跟林彪有所默契一般,跟邓小平也心有戚戚焉

于是,毛泽东索性把邓小平重新打入冷宫,再把周恩来置于死地。

托孤对象终未出口

毛泽东对邓小平并不放心,但毛泽东料定邓小平不会成为中国赫鲁雪夫。毛泽东死前最后圈定的权力最高层班底,以江青和毛远新为核心。毛泽东把权力交给华国锋,是知道此君不过是个过渡人物,至于权力能否最终过渡到江青或者毛远新手里,毛泽东也只能听天由命。

从家天下的打造来说,毛泽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场文革,既是毛泽东推翻党天下、复辟家天下的努力,也是毛泽东家天下的终结。毛泽东死后不出一个月,毛氏王朝便寿终正寝。由此可见,毛泽东临死之前,为何把叶剑英叫到床前。他确实想托孤,但是想托哪个孤,毛泽东没能讲出口。叶剑英是当时唯一可握军权之人,毛泽东想让他扮演一下汉初的周勃。至于毛泽东想让叶周勃护华国锋之驾,还是护毛远新之驾,或者护两者之驾,毛泽东没有讲出来。但毛泽东肯定没有让叶周勃灭掉江青的意思。毛泽东相信江青的忠诚。

毛泽东没有错看邓小平。邓小平上台之后,马上恢复刘少奇路线邓氏想到过枪毙江青,但绝对不允许全盘否定毛泽东。邓小平一面恢复刘少奇的治国路线,一面维护毛泽东至高无上的地位。邓小平学的是蒋介石,在政治上背叛,在法统上继承。在政治角逐中,有时年轻就是优势,健康就是胜利。毛泽东早走一日,中国人民就早一日获得解放。但即便如此,中国人民也已陪着这个超级痞子,被折腾被玩弄了整整27年。(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