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拚晶片「本地制造」 路透:技术落后、晶片制程发展困难
▲在华为受到美国祭出的「紧急状态」和「出口管制」黑名单围剿后,北京当局开始大胆地谈论实现关键半导体业务的自给自足。(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华为受到美国祭出的「紧急状态」和「出口管制」黑名单围剿后,北京当局开始大胆地谈论实现关键半导体业务的自给自足。不过外媒报导,业内人士对大陆晶片厂能否迅速弥补华为的供给缺口没那么乐观。
路透报导,日前一间准备于科技创业板上市的大陆晶片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上直言,大陆半导体业「发展相对缓慢」,缺乏人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迎头赶上」。当地晶片工程师指出,「本地制造」这个主意行不通;分析师指出,大陆在很多地方仍须依赖美国、台湾、韩国、日本和欧洲的技术,并质疑政府的政策是否恰当。
上海咨询商 ICWise首席分析师Gu Wenjun表示,「相较于设备、原物料及人才方面的限制,我认为中国最欠缺的是对这个产业的理解。」他认为,北京当局对半导体行业的补助「适得其反」,因为已有过多创投资金追逐相同标的。而北京政府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精神,作用也只能到此为止。
IC设计商紫光展锐(Unisoc)的前工程师也透露,公司经常被鼓励使用关系企业紫光国芯(Guoxin)的记忆体,但事实上,紫光国芯的技术不够先进,「公司内部总说『请关注国芯,支持中国供应链』,但我们从来没能从紫光国芯取得任何能用的产品。」
大陆晶片业的另一大挑战是晶片制程,这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具和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中国光大证券(Everbright Securities)上月发布的报告称,晶片制程需要仪器,「美商应材(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科磊(KLA-Tencor)、泰瑞达(Teradyne)等美国企业在许多利基市场的市占率极高,」报告指出,中国大陆没有哪一条生产线是仅用国产设备,「如果没有美国设备,任何晶片组的生产都将十分困难。」
然而,即使中国大陆自欧美等地取得先进晶圆生产设备,也不一定能让机器发挥其最大功效。中芯国际(SMIC)一名前工程师说,设备供应商通常会与台积电签署保密协议(non-disclosure agreements),先进晶片的生产过程需要很多微调,保密协议涉及一些关键技巧及方法,包括如何有效使用设备以达到必须良率,「如果要求供应商提供指南,供应商只会为表达诚意披露非常基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