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1亿人死于肝硬化 改善这些「肠道细菌」可减少并发肌少症

每年逾1亿人死于肝硬化,改善这些「肠道细菌」可减少并发肌少症。(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北荣民总医院2018年起进行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拥有正常肌肉的患者与罹患肌少症的患者,肠道细菌的组成有显著差异。(北荣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肝硬化是全球第14大死因,每年约造成1亿多人死亡。台北荣民总医院2018年起进行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拥有正常肌肉的患者与罹患肌少症的患者,肠道细菌的组成有显著差异。肌少症的肝硬化者,粪便中「戴阿利斯特杆菌」、「第二型瘤胃菌」、「大真杆菌」的细菌量较少,并发症、住院的机率也较高。这项研究为原本无药可医的肝硬化肌少症患者带来曙光,目前市售的益生菌中并不含有这3种细菌,医界期盼日后能进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了解是否能透过补充益生菌的方式,改善这群患者的预后。

北荣内科部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李癸汌指出,台湾是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好发国家,肝硬化对于国人健康以及整体医疗资源的影响也比西方国家来得更显著。肝硬化的患者在临床上常合并肌少症,这类患者有较高机率发生并发症、住院,死亡率也比一般的肝硬化患者高。肝硬化患者的肌少症无药可医,医师只能鼓励患者多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并补充营养,但因吸收能力差,能做的相当有限。

然而,北荣的研究为这群患者未来的预后带来了曙光,北荣副院长侯明志副领导的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团队2018年开始进行肠道细菌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有89名肝硬化患者,其中21人肌肉完全正常,其余都是程度不同、缺少肌肉的患者,另有16名完全健康的民众。

结果显示,拥有正常肌肉的肝硬化患者和罹患肌少症的患者相较之下,两者的肠道细菌组成有显著的差异。合并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粪便中「戴阿利斯特杆菌(Dialister)」、「第二型瘤胃菌(Ruminococcus 2)」以及「大真杆菌(Anaerostipes)」的细菌量显著较少。

李癸汌表示,这些肠道细菌的缺乏可能会引发胺基酸合成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的胺基酸不足,而胺基酸是组成肌肉的关键。另外,粪便中同时缺乏「第二型瘤胃菌」以及「大真杆菌」的肝硬化患者,在1年内有较高的机率发生各项并发症和感染症,如肝功能及肾功能损伤、细菌性感染等,也较容易住院;而粪便中富含这两类细菌的病人,则可有效地减低1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售的益生菌中并不含有「戴阿利斯特杆菌」、「第二型瘤胃菌」、「大真杆菌」。李癸汌表示,这项研究的下一个目标,是为了日后能将这些细菌提炼出来,进行大量培养,做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了解是否可以借由补充益生菌的方式,解决肝硬化患者的肌少症问题,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肝病期刊JHEP Reports(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旗下的国际官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