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鲑鱼返乡潮应有的视野

台商中国大陆市场的地位不如早年,已是事实。当前台商在大陆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

一、在其本土技术和资金逐步累积以及国际企业竞争下,台商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不如当年,北京与各地方政府对台商的看重程度也不如当年。

二、大陆的国家发展政策转型,企业雇工成本、环保成本、甚至「国进民退」公私合营制度的推动等,压缩台商利益

三、早期台商相当仰赖裙带资本主义来处理政府关系,以期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及进入市场等问题,但在习近平时代打贪的浪潮下,裙带资本主义的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台商单凭其企业竞争力已难与市场中的本土资本或其他外资竞争。这些因素恐怕都不可逆,也只会更趋严厉,台商转型或者迁徙已是不可避免。

在当前白热化美中贸易战或美中新冷战格局下,当美国总统川普剑指大陆企业侵犯美商智慧财产权、大陆政府对企业补贴发展政策危害美国利益,继而祭出惩罚性关税和企业黑名单等措施时,在陆台商也不免受到波及。例如,美国在关税上的压力已迫使中国制造业面临发展危机,尤其川普常常令人摸不着头绪,像华为禁令就一变再变,这对华供应链中的台商而言便是不确定的经营风险。无人敢断言这场争端何时结束,毕竟美中贸易战不单只是贸易逆差问题,而是两大国的国际政经话语权经济战略的正面对决。

台商长期仰赖三角贸易的出口,其实早在贸易战争前就因大陆市场环境改变而选择迁徙他国分散风险。在历经美、中4波的关税调整后,更推高了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台商的迁徙意愿。在预期资讯产品的关税在未来势必提高的情况下,近期台商加速回流便是美中贸易战下企业避险的合理布局

经济部于8月中甫公布,今年台商返台投资可望达到8000亿台币,目前已到位的资金也确实推动了台湾GDP上修。然而,鲑鱼返乡虽然值得喝采,但问题才刚开始:

首先,台湾官方统计,过去20年台商累积对大陆约1700亿美元的投资,但这还未包括企业盈余转投资以及第三地资金,若按美国智库的数据,金额甚至达4000亿美元。换言之,目前政府公布台商回流的270亿美元只是九牛一毛,政府如何扩大吸引资金返台?

再者,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并没有下降,今年上半年平均约落在31%左右,是近5年次高。从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金额来看,即便是民进党政府执政时期,2016年台湾对陆、港的出超为669亿美元,2017年达786.6亿美元,到了2018年则扩大831亿美元。虽然今年1至7月台湾对陆、港出口较去年同期下滑8%,金额为723.4亿美元,但这也意味着,台湾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度同时在上升。

换言之,不论哪个政党执政,台湾在未来一定期间仍无法避免和大陆有经贸往来。

第三,如果更进一步从贸易项目来看,机械及资通讯等中间产品一直是台湾最大宗的出超收入来源,换句话说,仍有一大部分台企在红色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供应商角色。这是台商努力的成果,但台商在大陆市场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或者,台商、整个台湾产业要如何维系或创造其在大陆,乃至于全球市场上的优势?

此外,可预期,中美贸易战争恐将走向「中国队」和「美国队」两大贸易阵营。然而台湾不可能单靠一个阵营生存,如果台湾下决心要切割大陆市场,那么贸易的缺口要从哪里补回?如果台湾仍无法与大陆市场切割,两岸之间又该如何维系和平稳定的政经关系?

台湾是否要选边站,还有待社会各界论证,但可确定的是,面对贸易战下诡谲的国际政经环境,台商、台湾本土产业和台湾社会必须下定决心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台商回流只是一个机会,更不能简单视之为胜利的果实,善加利用美中贸易战激化的鲑鱼返乡潮,进一步打造台湾产业成为美中两大阵营都不可或缺的生产关键连结,这才是下阶段台湾经济与民生转型升级的道路,也是维系台湾国家安全与自主性的关键策略。(作者为前海基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