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要半年 宜兰70年老字号的米其林一星蔬食之旅

▲宜兰的三萩茶会,不仅是台湾农食商道的典范,更是在动荡不定的商业浪潮中,持续进化与革新的生动故事。(图/记者林挺弘摄)

记者潘姿吟/专题报导

在多变且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台湾人以灵活应变、勤劳耐劳、创新及亲和力著称,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优势。在宜兰这片翠绿的土地上,「三萩茶会」扎根深厚、枝繁叶茂的老树,在历史的风雨中昂然挺立,用它70多年的岁月,诉说着从宜兰到日本,从酱油果干到精致茶点,一个关于台湾农食商道的动人故事。

故事始于一个贸易动荡的时代。三萩茶会的根基,深深植入父执辈在酱渍领域的精湛技艺中。他们用源自日本的木桶浸泡和日晒技术,将果干渍物的香甜滋味封存在时光的琥珀里。第三代掌舵人林𬀩祥的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他回忆道:「当年我们的茶梅,曾在迪化街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成。」那是一个甜美而充满希望的时代。

▲三萩茶会的根基是父执辈在酱渍领域的精湛技艺,用源自日本的木桶浸泡和日晒技术制作果干。(图/三萩茶会提供)

从酱渍技艺的黄金岁月到茶叶外销新征程

然而,商海无常。随着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经贸协定的签订,市场风云突变。林𬀩祥的声音低沉下来,「中国货如潮水般涌入,几乎要将我们淹没。」就在企业即将被时代洪流冲垮之际,命运之神眷顾了这个家族。

一位茶农送来的一批上等茶叶,如同黑暗中的一线曙光。林𬀩祥的眼中泛起怀念的光芒,「我至今还记得爷爷品尝那批茶叶时惊喜的表情,他说:『这茶叶不一样,好喝!』」就这样,他的父亲毅然决然地将目光投向茶叶外销,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征程。

至于内销市场,他们则在宜兰市区,经营着一家极不起眼的传统名特产店,「就是卖鸭赏、牛舌饼这些。」林𬀩祥坦言,店面本无特色,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他们坐享宜兰国际童玩艺术节、雪山隧道通车等红利。人潮等于钱潮,两代人的心血浇灌,为三萩茶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017年,林𬀩祥果断启动事业转型,扬帆驶向更广阔的市场。(图/记者林挺弘摄)

第三代林𬀩祥 推动品牌蜕变

2017年,林𬀩祥果断启动事业转型,扬帆驶向更广阔的市场。在打造「三萩茶会」品牌的过程中,「味觉的继承与转化」成为了指引航向的北极星。

林𬀩祥深谙第一代的酱渍工法:「木桶不仅是容器,更是味道的加深器。它能够吸收并融合水果的酸涩与苦味,最终酿出甘醇深邃的风味。」而第二代累积的外销茶经验与接待日本贵宾的精致艺术,则促使他们将从未在台湾售出的顶级外销红茶首次呈现给本地顾客,让品牌立足于对食材与味道的至高敬意之上。

在这场华丽蜕变中,主厨黄永光扮演了关键角色。擅长田园风蔬食料理的他,曾远赴日本汲取传统与现代料理精髓,特别注重料理的生活和精神层面,致力于「让每一道菜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如今的三萩茶会已不仅仅是一家茶叶公司。走进门店,仿佛踏入了一方宁静致远的禅意天地。这里提供完全预约制的蔬食料理,预约等候期长达半年,充分体现了其独特魅力。

▲三萩茶会不只卖产品,更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图/三萩茶会提供)

从酱油果干到精致茶点:一段跨越三代的美味旅程

黄永光说道:「我们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态度。」在他的眼中,每一道料理、每一款茶点都是艺术品,背后蕴含着无数次的精心雕琢。

「有吃、有喝,也得带一点什么回去吧!」在这样的理念下,黄永光巧妙地将第一代的酱渍技术、第二代外销茶叶的眼光,融合现代创新元素,传统凤梨酥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创意的素食「茶香凤梨酥」。

谈起「茶香凤梨酥」,黄永光侃侃而谈:他坚持使用最纯净的植物性油脂,精选宜兰的牛奶凤梨与台南的金钻凤梨,以自创的「覆裹式糖蜜法」慢火熬制。饼皮采用繁复的法式派皮工法,结合自种的波本香草荚与顶级伯爵红茶原叶,最后以慢火柴烧带出龙眼蜜的馥郁香气。每一口都是一场味蕾的华丽盛宴,松厚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饱满香甜的内馅,让人回味无穷。

成果与肯定:米其林一星的荣耀

这份坚持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终获回报。三萩茶会在《绿・蔬食评鉴指南》中摘得蔬食界米其林一星的桂冠,无疑是对林𬀩祥和黄永光努力的肯定。

▲有别于一般采用奶油制作的凤梨酥,三萩茶会的「茶香凤梨酥」,使用植物性油脂制作。(图/三萩茶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