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工时拉长、升迁机会被外国人拿走 年轻人,还不出走吗?
▲未来台湾将成为月薪22K、连上12天班不间断、升迁机会被外国人卡死的社会,再不出走等何时!(图/路透社/示意图)文/林昱均
民进党政府究竟是想留人才还是赶走人才?财政部9月公布税改方案,取消了45%的课税级距,不少科技业高薪干部纷纷叫好,不过到了10月底却是风云变色。立院10月底三读通过「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巧的是,一周后行政院拍板确定政院版的劳基法修改草案。两项法案看似是两回事,但反映的却是当代政府的崇洋媚外与不断压榨国内劳工的思维。
国发会日前提出白领人才来台法条,也就是「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其中第9、14、16条规定,未来外国专业人才来台,若是未满20岁的子女与配偶都可一起来台先享3年居留权、且有全民健保,不仅如此,前3年还可享薪资所得超过新台币300万元部分半数免计综所税及海外所得免计入基本所得额课税之优惠。
简言之,白领外国人来台工作,不但享有租税优惠、还可以立刻与全民共用健保,连配偶、子女都可一并携来,貌似可解决人才荒的窘境,但实际上台湾人才就因为国内工作环境过差、已经不断出走,怎么会期待过来的是外国人才?但追根究柢,台湾人才为何出走?不外乎本国人才国内机会少、低薪、工时过长的状况。
从第一项的国内机会过少来说,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去年薪资,非经常性薪资的第9个十分位数为 79,421元,也就是实际上月薪超过7.9万元以上的人几乎只有10%,若想要月薪10万元以上的高薪工作机会又更少。然而,未来开放了外国白领后会怎么样?以教育界而言,近年来不少国立大学开出教授缺、因为教育部开放了外籍教授来台,因此往往是国内留洋的优秀人才与外国野鸡大学博士班毕业生角逐,但结果却往往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据民进党立委管碧玲的说法,光是她亲眼所见,就看到国内留洋的高学历人才与国外毕业生竞争台湾的国立大学教授职缺2度吃鳖,元凶就是蔡英文政府的优惠政策,只要有外籍教授就等于国际化,大学就能争取相关教育部补助款。
假设未来各公司也是相同情况,以后大家想升迁将困难重重,因为已经有外国人卡位高薪职缺了,若政府持续给予其优惠与引渡外国人才,未来台湾有能力的劳工不仅出国是台劳、连在国内也只能是「台劳」薪资。 ▲未来国内人才想升迁将相当困难,因为最好的高薪职缺必定有外国白领的排挤效应。(示意图/《ETNEWS新闻云》资料照)
第二是低薪部分,日前基本薪资调到22K,不少企业出来痛哭,请问22K很过分吗?现在一堆企业主先大量雇用大学毕业新鲜人或低于24岁以下的年轻员工,接着营运2-3年后待其超龄24岁后再以财务吃紧为由大量裁员,贪图的就是财政部给出的中小企业租税优惠。其条文中特别注明增聘24岁以下员工可享再加成50%的租税优惠,若再加上原本财政部会给予中小企业「符合租税优惠」的额外支出费用给予30%的抵税额度,光是年轻员工薪资部分就可达45%的抵税方式。
企业拿着一堆租税减免优惠、却连22K都不想给?如果真的是营运这么糟糕的企业,充其量也只是附加价值低的劳力密集产业。自己不思取长进做产业转型、最后怪年轻人不愿给你剥削领20K,这是什么道理?不就是身为大雄的废物企业没有竞争力,只能要求小叮当政府不断用百宝袋里的法条压迫劳工?
第三是工时过长。以主计总处统计,今年最新资料的8月工时平均为184.2小时,以8月工作天数23天计算,平均1天是8小时,等于每个人一生3分之2的时间除了睡觉就是工作,而且这项统计还未算上劳检不确实、雇主非法要求员工无薪加班的黑数。
不仅如此,现在劳基法中的一例一休即将松绑,未来每月加班上限将由每月46小时提高至54小时、或是3个月最多158小时,另外上一版一例一休中的「做七休一」将变成「做十四休二」,雇主最多可要求员工连上12天班,但过去劳工的七天假却再也回不来。
劳基法修法草案不仅代表蔡英文政府正逐渐向资方靠拢,且对于过去支持自己的劳工可说是过河拆桥,当初说的「劳工是我心中最软的一块」,如今劳工却已变成最软、最能凹的那块。
从上述看来,国内人才现在不仅有低薪、工时长、机会少问题,未来劳基法修正案三读通过后工时还会更长,且加上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所导致,人才的机会将更少,换句话说,未来台湾是一个「月薪仅22K还会被酸草莓族」、「老板要求连上12天班不休息」、「想升迁但高薪机会都被外国人寡占」的劣等工作环境,根本是内忧外患。
台湾的年轻人,你还不出走吗?▼未来台湾工时将持续拉长,人才被外国人挤压,沦为低薪劳工,劳工环境只会更加恶化。(图/CFP)●作者林昱均,现任《ETtoday新闻云》财经中心记者。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