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酸痛确诊「末期肺腺癌」 服药2年肿瘤指数竟从4000→0

全身酸痛确诊「末期肺腺癌」,服药2年肿瘤指数竟从4000→0。(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72岁的沈伯伯2年前因为全身骨头酸痛、食欲不振确诊肺腺癌第四期,还合并肋膜积水与多处骨转移,第一代标靶1年后产生抗药性,肿瘤指数飙升,还扩及到肺部及骨头。所幸在抽血检查,确认肿瘤基因出现T790M突变后,给予第三代标靶药物治疗,服用15个月控制稳定,肿瘤指数更从4000多下降到个位数,转移的部位也大有改善。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103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肺癌发生人数近一万三千名,死亡率不分男女皆高居榜首,平均每56分钟就有1人因肺癌死亡,其中又以肺腺癌最多,占了7成左右。

▲沈伯伯确诊肺腺癌时的肺部影响。(图/记者严云岑摄)

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叶人华表示,早期肺癌病人可选择手术放射治疗,但晚期病人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国内肺腺癌晚期患者,约有4至5成都合并有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健保已给付第一代标靶药物帮患者续命,治疗反应率约7成,平均无恶化存活期可达10至13个月、平均存活期可延长到24个月。

叶人华说,相较于化学治疗,标靶药物减少了恶心、呕吐、掉发、血球下降等令人畏惧的副作用,标靶药物伴随着,仅有皮疹、腹泻、甲沟炎等,且平均无病存活期可从4.4个月延长到10个月,对晚期病人有更好的疗效

▲在服用第三代标靶药物后,沈伯伯的肿瘤指数迅速下降,至今15个月仍趋近于零。(图/记者严云岑摄)

不过,使用标靶药物的病人,约在1年左右会出现抗药性,让肿瘤指数又「升回原点」,此时患者只能透过自费抽血,检测是否有T790M基因变异,才能对症下药。

叶人华提到,在出现第一代标靶药物抗药性的患者,有5成是EGFR中的T790M发生变异,过去只能转做化学治疗,但近年已有第三代标靶药物问世,对癌细胞继续扩散。在近2年的临床试验中,使用新药的病人,无恶化存活期几乎都在1年以上,成为治疗新利器,但价格也不便宜,每颗要价1.2至1.3万,患者需天天服用。

▲三军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叶人华。(图/记者严云岑摄)

叶人华表示,癌症治疗就像长期抗战,但随着生物科技发展,对于癌细胞的分子结构、肿瘤微环境都有新认识,不仅化疗、标靶、免疫治疗都有长足进展,目前已找到会让第三代标靶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基因「C797S」,第四代标靶药物也在持续研发中,相信能为癌患带来更好的疗效及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