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并战胜癌症 医:应从勾勒「肿瘤地图」开始

战胜癌症,从理解的第一步——勾勒「肿瘤地图」开始。(示意图/Shutterstock)

肿瘤不是一个急症,很多人——包括患者甚至医生——在肿瘤生成前、或是第一个肿瘤发现后,并没有那么在意。而后来再出现的肿瘤,其实是当初早就存在、却没有被发现的。现任仁爱医疗财团法人肿瘤治疗中心执行长苏志医师专长为肿瘤放射线治疗,由于父亲罹患癌症过世的自身经历,引发苏医师思考:在癌症的医疗过程中,患者们可能缺了一张被完整勾勒的肿瘤地图与预测癌症行为与路径的治疗计划。苏医师将理念写成《肿瘤地图》一书,将肿瘤与人体间的种种关系,以宏观角度看待。以下为重点书摘

在台湾,女性抽烟者不多,下厨比例也相对减少,为何肺腺癌的比例却一再增加?

癌症形成的原因,其实与「基因」跟「微环境」两大因素息息相关。

基因是先天性存在的,可能是家族病史或者是遗传;而所谓微环境,指的是一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细胞形成异变、人体对基因受损恢复力下降,对于致癌物的代谢处理及抵抗能力变差,造成国人死于癌症的比例年年上升。女性癌症的前三大排名,就包含了肺癌乳癌以及大肠癌;男性癌症的前三大排名,则为大肠癌、肝癌与肺癌。

农历年前,阿义来到我的诊间。他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有着黝黑的皮肤、精壮结实臂膀。看到他微僵的嘴角,第一时间我判断应该是口腔癌术后的患者。

阿义说约莫三、四个月前,在另一间医院才做完口腔癌的手术,结果前阵子检查发现又得了食道癌。

「我怎么这么倒楣!」他说。

我想起另一位女性患者子晴,当她转诊来到我服务的医院,已经确诊为第三期的子宫内膜癌。眼前的她才三十岁出头,单身。四年前因为经期紊乱又腹痛,求诊妇产科。检查后发现右边卵巢有个肿瘤,开刀切除。不到一年,左边又长了一个肿瘤,再次动刀切除。而现在又发现出现在子宫。

「为什么是我?而且一再是我!」

患者们困惑着,他们不了解,强装坚强告诉自己说是自己倒楣。但他们却不知道,肿瘤可能很早就存在了,只是当初没有被诊断出来。

我看着他们,这个可能是家里经济支柱的男人、又或者是正要开启美丽人生的女子,心底暗暗感叹着。

【理论】肿瘤行为与肿瘤地图

在我的病人之中经常看到,许多基层的劳工朋友因应工作需求,又没注意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抽烟、喝酒及吃槟榔,于是口腔癌、食道癌之类的咽喉病例很多。

很多人不知道,一旦得了口腔癌,接着得到食道癌的机率就有四分之一左右。

不健康的饮食生活造成不适切的微环境,这些致癌因子通过鼻,进入食道气管、再进入体内。人体的咽部,分成了口咽、鼻咽以及下咽,每一种肿瘤生长的行为有所差异,因暴露在相同环境下的这些致癌因子,今天造成了口腔癌,明天有可能造成食道癌,然后继续蔓延。

上述那位子宫内膜癌的病患子晴,后来发现她依序切除的左、右卵巢与子宫的肿瘤,这三个地方的细胞形态是一模一样的,表示她很可能一开始的问题就出现在子宫,但是却被忽略了!

这些都是由于癌细胞暴露在相同环境下所造成的癌病例子。所以不同的肿瘤会有不同的行为。为何我一直坚持,癌症的治疗需要有一个全面性的计划?它必须像一张地图摊开在眼前、清清楚楚?如果我们不清楚这张地图,不知道肿瘤的行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口腔癌只治疗了口腔部分而没有去检查相关部位,这是错的!

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癌症中的有名杀手——大肠癌。大肠有好几公尺,病患因为上厕所出血,找了大肠直肠科的医师。若医生判定可能是直肠癌、或者是比较后端的肠道原因造成的,只给患者做了肠道后端部分的治疗,过不了多久,很可能又会在肠道的另一端出现肿瘤。

如果不知道肿瘤的行为,没有为病人做彻底的检查,不论现行做了什么样的治疗,都有可能会在未来出现别的肿瘤。举例来说,一旦是直肠癌或者是乙状结肠癌,就一定要做一个很完整的内视镜检查。因为在肠道深处很可能另外藏着一个肿瘤,但是却没有被指认出来。

当然,在肿瘤形成时候,临床上大肠镜检查可能会因患部肿胀而大肠镜无法通过的状况,如果没同时做到正子断层照影,肿瘤地图就会难拼凑。不过,一定要建议病患,至少在手术后半年,要重新做全面性的检查,确认其他地方没有肿瘤发生,确实为健康把关。(编辑梁惠明

《肿瘤地图:掌握肿瘤行为与路径,预防癌细胞蔓延、根绝复发》书封。(图/天下生活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