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错当骨刺治 车祸才知是脑癌...5公分大瘤压左脑

手麻无力当「骨刺」治,车祸就医方知中藏5公分大瘤。(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42岁的蔡姓病患3年前开始右手中指莫名发麻,因症状类似一度当成骨刺、中风治疗,右手仍日渐无力,复健3个月后甚至不由自主抽动,后因车祸检查才得知罹患多型性神经细胞瘤,5公分大的肿瘤压迫到左大脑神经,转至北医附医治疗时已有神智迟钝情形所幸医疗团队透过精准医疗定位切除肿瘤,病患术后2、3天已可操作遥控器、看电视,化解术后昏迷、瘫痪和生命危险的威胁

北医附医神经外科蒋永孝主任表示,原发性脑癌共分4型,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为最严重的那一型,目前致病机转不明。据统计,全台每年新增的原发性脑癌个案约600至700例,其中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一年约新增280至300例;脑癌病患会因肿瘤压迫的大脑功能区不同,出现不同症状。

蒋友孝医师解说脑瘤切除情形。(图/记者严云岑摄)

蒋永孝指出,病患的脑瘤约5公分大小并压迫到左大脑,由于左大脑掌管右侧肢体运动、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记忆力等,病患的右上肢才会陆续出现发麻、无力、抽动的症状,且病患求诊时已无法正常交谈,语言功能明显受到影响

北医附医由影像医学部、神经外科、放射肿瘤科组成医疗团队。借由精密的手术前神经影像检查和分析,定位出脑中掌管全身运动功能的「皮质脊椎束」的位置及肿瘤侵犯的范围,两种影像互相搭配,协助执刀医师精准掌握肿瘤位置并避开重要的脑部神经功能区,将开刀后神经损伤的风险降到最低。团队目前并投入相当精力研究肿瘤基因及影像和疾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性,期望能提供此类病友尖端的治疗。

▲病患蔡小姐(中)术后语言与肢体能力皆有大幅进展。(图/记者严云岑摄)

蒋永孝说,原发性脑癌的手术风险极高,主要是因为脑癌位置常发生在重要功能区,且癌细胞通常会夹宿在正常细胞中,难以准确安全分离,切除过程可能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术后恐面临无法说话、昏迷不醒甚至瘫痪等后遗症。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若放任不理,患者恐在半年内昏迷丧命;若切除98%以上的肿瘤,平均存活时间为2年至40个月不等,因患者化疗与复健程度而异。

虽然目前致病机转不明,但他也提醒,若民众发现自己手指发麻、无力、不自主抽动,且经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反有加剧、影响范围扩大等趋势时,应尽早进行详细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