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创! 北医大「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开学了
▲北医大「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师生 。(图/记者崔至云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面对新时代的医学挑战,台北医学大学成立全台第一所AI加医疗的「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今(8日)举办始业式。北医大校长林建煌表示,北医首创「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不仅将全力培养跨领域的生医人才,也将以结合临床应用,强化与业界合作,发展台湾人工智慧医疗产业。
林建煌指出,北医大在AI领域布局已久,最早从1998年设立全台第一间医学资讯研究所,迄今提供人工智慧课程近20年,在三家附属医院,植入人工智慧的系统也到处可见。2016年于管理学院增设「大数据科技与管理研究所」,并于2017年开办「大数据微学程」,今年更在医学院下首创「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
北医大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主任康峻宏表示,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今年首度招生,共有36人报考,通过书面审查34名,最后总录取人数16名,录取率逾4成。录取生平均年龄为39岁,最年轻的30岁、年纪最大的为51岁,职业包括主治医师、工程师、呼吸治疗师、放射师及药师。
▲北医大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主任康峻宏 。(图/记者崔至云摄)
首届学生可说是卧虎藏龙,其中一位是北医大附设医院重症医学部重症医学科医师袁国庆。他指出,AI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蓬勃发展,北医附医近年全力投入发展转型智慧医院,自行研发智慧重症照护系统(Ted ICU),可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病患状况,让医疗团队更有效率、更专注于重症病患的照护工作。
另一位是长庚医院体系的陈姓药师,她担任药师近20年,报考动机是因父亲罹癌,术后因药物引发腹膜炎过世,她本身为药学背景,却未能及早发现药物引发的副作用,感到自责遗憾。她期许未来有机会运用人工智慧医疗技能,提升病人的用药安全,另也为减少药师工作负荷,尽一份心力。
首届在职专班学生中,唯一非医学背景的学生,是一位美商英特尔台湾分公司的李振杰技术业务经理,本身为工程师背景,他透露,因年轻时一场车祸,是医疗人员帮他度过难关,加上前几年父亲中风,他以医院为家,对医疗也产生兴趣,观察到若人工智慧能与医疗结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北医大校长林建煌。(图/记者崔至云摄)
康峻宏指出,北医拥有丰富的人工智慧资源与经验,不论在临床、数位医学、人工智慧科学领域、法律及政策,皆拥有优秀师资。今年还特地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挖角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黎阮国庆,未来他也会参与专题讨论。
「人工智慧医疗硕士在职专班」课程规划上,第一年着重AI领域基本技能,开设「数据运算程式设计」、「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二年规划「人工智慧医疗应用」、「人工智慧医疗穿戴式装置与物联网」及「人工智慧医疗场域实作」课程。除了必修课程,在职专班也与广达电脑、宏达电(HTC)、纬创、研华科技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授课,这也是亮点之一,让学生可以真正进入场域,把研究产学化,康峻宏说,「北医的优势是有医疗体系,有医师、机器学习专家,由医师来问好的临床问题,再与企业合作,将产品商品化到市场。」
此外,北医今年也成立校级「人工智慧医疗研究中心」,集结整合北医大体系人工智慧领域相关人才,目前由北医大副校长陈震宇担任中心主任,每月召开例会或发表最新技术,促进产学研三方合作,未来在职专班学生也可以参加,从中激荡出更多AI时代的医疗火花。
其他人还看了.....
►生火了!连我妈都用到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