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抢着买网上超夯美食 消费者4种心理...从众、蹭热度
▲台湾人爱排队,除了食物真的好吃外,一部分也与从众效应有关。(图/记者张一中摄)
近年来大众对于在网路上超夯的美食趋之若鹜,买到或吃到的人通常会立刻拍照PO上网。有心理专家分析,这背后隐藏着消费者的4种心态,包括「好奇」、「从众」、「食欲」以及「蹭热度」。
《生命时报》近日刊登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撰写的文章,内容是在探讨那些网路上很红的美食是否可靠。马健文认为,网红美食特点之一是在社群网站疯传,大家趋之若鹜,不管口味如何,吃过的人都会拍照发上网,而特点二是排队,队伍越长越引人瞩目。
马健文也进一步分析这背后隐藏的消费者心理:
1.好奇看大家都在分享某种食物,你也想尝尝。如果这个食物还有独特之处,更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很多网红美食也在食物的外观、选料、味道、销售环境上推陈出新,以满足食客们的好奇心。
2.从众「听说那里东西不错,我们去尝尝吧?」「大家都去过了,说不错,我们现在还没去过!」前者是对大众的模仿,后者是迫于跟大众保持一致性的压力,似乎没做别人做的事,就是落伍。这就是从众心理,由于知觉、判断、认识受外界影响,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的行为。
3.食欲吃饭是人的基本需要,而我们对食物已经不仅仅止于饱腹,除了追求色香味俱全,甚至对环境有特定要求。人们对美食的渴望逐渐由生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这种日渐深刻的渴望推动着大众想尝试新食物。每当有受追捧的食物,大家自然不愿错过。
4.蹭热度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越来越爱分享,被按赞或评论意味着得到认可和关注。网红美食是生活和网路上的热点,而分享在社交网站有更多赞数恰恰满足了虚荣心。某个美食在网路上越受欢迎,人们越渴望尽快买到,但买到后第一反应不是吃,而是拿起手机拍照分享到朋友圈。
马健文也指出,因为从众心理,所以有些商家全力营造出商品受欢迎的假像,例如雇人排队、制造新闻,以诱发「大家都来吃了,还不来吗」的心理效应。另外,商家也会透过限量、排队等方式制造出供不应求的假像,这种「饥饿营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
▲很多人在买到网路上很红的美食后,通常会立刻拍照PO上网。(示意图/达志影像)
事实上,心理学网路服务平台「壹心理」之前也刊登过一篇文章,探讨花几个小时排队买网红美食的人是傻还是闲得发慌。文章说,被网红美食吸引来的尝鲜者好不容易买到了,拍照发上网,进一步提升了口碑,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即使有人认为口味没有特别出众,也会在「认知失调」的作用下,觉得花了那么长时间排队还是挺值得的。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 )在1957年所提出,指的是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不一致时的不舒服的状态,这种不舒服状态会激发人们改变的动机。例如抽烟者听到可能致癌的消息,要减轻失调最直接的方式是戒烟,但如果戒烟失败,他可能会说服自己抽烟对身体的伤害没那么大,或者抽烟是值得承担的风险,因为可以帮助放松、避免变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