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军/中日20年企业成长动力之我见
图文/阮军
1994年初,我来到日本留学,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第二个十年的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准比起改革开放之前有所提升,但是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准与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日本刚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度经济成长,包括八十年代最繁荣的泡沫经济时期,虽然当时泡沫经济已破裂,景气从顶峰开始下滑,但那时日本的经济规模比起中国来说还是要大得多。
出国之前,我在中国一家国营外贸单位工作,收入和普通中国人相比的话还算可以,当时大学刚毕业不久,我的基本工资是七十六元人民币,加上其他的一些补贴和奖金每月大概拿到手的工资为一百多元人民币。而同年龄的日本人的收入换算起来,每个人的月工资差不多有两至三万人民币。
刚到日本留学的我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每天的收入有时能达到一万多日元,换算出来约为七八百人民币,相当于国内半年的工资。所以当时两国的国民经济收入的差额是非常巨大。
就物价而言,当时日本的一碗拉面价格相当于人民币六十多元,对于初到日本的我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价,当时就被震惊到了。
一个大西瓜,价格两三千日元,一台全新十四吋的彩电价格仅九千多日元,我跟国内朋友说在日本三个西瓜可以换一个彩电,国内的朋友都简直难以置信。
但是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不断地提高,普通上班族的月收入都达到了几千或者上万。而反观日本这二十多年工资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同时,因为汇率以及物价的变化,中国跟日本的普通人的人均收入差距大大地缩小了。
94年当时中国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相比,至少提升了好几倍,人们收入提升的同时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这是一种通货膨胀的过程。而日本这二十多年却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产业过度竞争,商品滞销,物价有越来越便宜的趋势。 二十多年前,一碗拉面一千日元,现在的一碗拉面大约六、七百日元,二十多年前一碗普通的牛肉盖饭四百日元,现在三百多日元就可以买到,自动贩卖机里的饮料的价格也是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变化。
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的进步也是巨大,有目共睹。
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在东大留学时候,有一次课间和一位日本同学争论中日两国的长短,最后他急了,反问我:那你为什么要跑我们日本来留学?你们中国有什么比我们日本好的?我顿时语塞,因为我脑子里确实一下子想不出我们中国有哪方面比日本强的,农业?工业?军事?当时真的一时想不出一样可以反驳同学的地方,人多......不算优势吧?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随口便可说出很多项中国对日本具备碾压式的优势的地方,所以这二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真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常常有日本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能够那么快,这个问题很深,很大,不是几句话简单可以回答。我认为首要原因当然是中国三十多年的政治安定,其他还有经济规划,人民勤奋…...
1998年我在日本硕士毕业,加入日本一家大公司,工作了三年多,而后于2002年在日本创办公司直至2012年回国二次创业。至今为止我的人生基本上是三年在日本大公司当上班族,十年在日本当经营者,回国后六年继续当经营者。
▲日本失落的经济,让年轻人进入低欲望时代。(图/作者阮军提供)
我可以从个人观察的立场,从自己所了解的企业运营的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达二三十年的高度增长,大的宏观经济学方面我无从评价,从微观的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可从三个层次的表像来分析原因,将中日双方的情况作一个比较,第一是普通员工,第二是企业的经营者,第三个是政府层面。
1. 员工都属勤劳民族,认真和灵活度不同
在国内大学本科,我学经济,到了日本之所以继续选择经济专业课题是因为被当时中日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所震惊,很想探究日本经济成长的秘密,学习他们经济成长的诀窍。后来从学习过程当中了解支撑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有三大法宝,第一个是终身雇用制,第二个是企业内工会,第三是年功序列制(年功序列,简单的说就是论资排辈,同一批进公司的人逐年提升工资,逐年提升职位)。
这正因为日本有这三大法宝,使得日本的经济制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一枝独秀,领先于世界,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在高度经济成长期里面快速成长的各个跨国企业,优秀企业几乎打遍天下无对手。
日本产的商品畅销全世界,made in Japan 就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在这个背后就是因为有日本三大经济法宝打造的一批企业战士,他们以企业为家,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每天都拼命工作,自觉地加班。有人说日本的男人都是蜜蜂里的工蜂,每天从眼睛睁开到晚上闭上都在工作,无一例外,而且很多小公司的员工加班都是义务加班,不计报酬。
但是我透过在日本某大公司工作三年的观察,发现年功序列制也有很多的弊病,到了下班时间,上级不走下级也不先走,到了下班时间都还留在公司主动地加班,一般人至少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像我当时是新员工,每天都是加班到电车的末班车为止。久而久之,产生的弊端就是工作效率低,因为每天晚上反正需要加班,明明白天可以做完的事情就会被拖到晚上,完成一件事所花的时间太长,要走的程序太多。
另外一方面的弊端就是干部职务升迁不全靠能力,还是要靠人脉关系,靠派阀关系,要论资排辈,所以也造成了一部分中高层干部的无心正业,责任缺失。 在日本流行一种人才三分的说法,就是说在一个再优秀的企业里面,也会是三分之一的人才,三分之一的庸才,三分之一的木才。
那要如何从这个论资排辈的体系里面冒尖出来呢,很多人中高层的日本企业干部就不会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而是在拉帮结派,奉承上司这方面花很多精力。
所以,据我的观察,在日本大公司里面,中下层的社员总是最辛苦,干活多收入少,课长部长一级的中层干部也是责任重大,反倒是上面那些高层干部人浮于事的不少。
一旦高层出现经营判断失误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日本大企业不得不开始裁员。但是日本企业裁员又表现出跟美国公司完全不一样的一面,美国公司裁员是突然的,公告裁员名单的当天就得走人。
日本就表现出一种优柔性,往往是提前贴早期退休公告,募集主动请辞人员,这种做法非常人道也非常仁慈,但是往往先举手表示愿意提前离职的人恰恰都是公司里面最有能力的人,因为他们很容易在外面再找到工作。把找不到工作可能会失业的人或者有一些就是想在公司里面混日子的人留了下来,这样使得日本那些走下坡路的公司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在以前,日本的员工都叫企业战士,他们都是跟企业共命运一起拼搏的,因为从大学毕业到公司一直要做到退休,但是现在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中途入职的员工也越来越多,这样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有所下降。
2. 经营者都很敬业,但退路不同
中国公司老板或者是总经理往往都是一代创业,白手起家,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人,所以他们对工作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拼命的精神,日以夜继的工作。但是日本企业长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安定期,一代的公司创业社长早已经退职,现在担任公司社长的往往都是从企业的员工里一层层升迁上来的打工社长。
这样就造成一种弊病就是当社长的时候,他已经年纪很大离退休年数不多了,这些人当社长的往往求稳,任何有风险的经营判断他们都不会去做判断,只求能安稳的退休,一旦财务方面、公司经营方面有什么问题会尽量的掩盖。所以这也是近几年日本集中的爆发了很多大公司丑闻的一个原因,正因为他的公司已经是公众的公司,属于大家的,股民的,甚至有一些大公司是互相参股的,这个公司并不属于社长个人,所以企业经营者的一个归宿感也没那么强。
另外一方面由于年功序列制,到了他当社长的年纪至少是五六十岁以上,这样的年纪做经营判断以及对新的知识的吸收能力都有所下降,这就是中日企业家最大的一个区别。
3. 政府都很高效,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同
日本的政府公务员的亲切,廉洁,高效是举世闻名,靠选举上来的地方主官主要抓教育,福利等有关民生方面的工作,基本上不干预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于提振本地的经济能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
中国的公务员的亲切,廉洁我不评论,对于抓经济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客观地说应该算世界领先水准。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抓GDP,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招商引资的不少,地方的GDP增长率是考核查政府官员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也使得政府上下齐心协力,狠抓经济增长,也会给一些初创型的创新企业或者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很多优惠条件,甚至还会主动入股一些优秀企业,给与资金上的扶持,尤其是像我所在的液晶显示行业,由于投资大风险大,每一个大项目后面几乎都有当地政府的资金在支撑,政府和企业一起共担风险。
这点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形成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正是有政府的支撑,一些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才能够顺利地推进,这一点也是令日本企业家非常羡慕的地方。(2018年1月10日于冲绳)
作者简介:阮军为杭州人,大陆企业家,日本东大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