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唤醒冷战模式是历史的悲哀

旺报社评

经过阿拉斯加一番唇枪舌剑,中美各自重新布局后,双方很快拉开架势:中方采攻击性策略,除藉「新疆棉」议题反制欧洲制裁外,并与伊朗签署史无前例的25年协议、派国防部长访问东欧战略腹地;美方则与日、澳讨论台海情势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戴琪否认取消对中关税,造成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价格大幅下挫,一时间美中「战场」如天女散花般在全球铺开,火药味人令窒息。

新疆棉事件炮口不再对欧洲

外界原先预期,拜登政府虽强调美中竞争「极其剧烈」,但也否认重回冷战老路,也不会采取激进对抗手段北京可能顺势放低姿态,双方「各退一步」出现战略缓冲区。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一方面,拜登「多边主义」的实质是联合盟友大陆采取一致行动,令北京瞬间联想到「八国联军」的历史耻辱;另一方面,习时代大陆已相当强势自信,在涉及香港、台湾、新疆等议题上「只进不退」,这又让美中双方都没有台阶可下,僵局并未缓解。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无疑是「新疆棉」事件。H&M等公司早在去年9月就发布声明抵制新疆棉花,这个议题本不是新闻。由于去年有《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北京一直「忍」到3月22日欧美发起新一轮涉疆制裁时,才炒热话题,进而掀起国内排外民粹。如果单纯从美中全球竞争的角度看,这个案例背后的逻辑再简单不过:拜登不乐见《欧中投资协定》顺利生效,中方或预判到美方恐操作「多边主义」、借力使力让协定永远卡在欧洲议会,才「破罐破摔」踢爆新疆棉事件,方便为今后协定难以生效找到借口。

但事实并非如此,中方与欧洲内部均有强大的力量阻止双方政治对撞,造成经贸互动成果前功尽弃。先看大陆,众所周知有一只「无形之手」在掌控大陆网路舆论,当新疆棉事件炒作约1星期后,这只「手」出现了:首先在大陆最大网路社交平台微博上,话题「#抵制HM#」自3月30日之后就无法即时更新,原先高调批判H&M、Nike、Adidas的官媒也全部收声;其次,大陆官方对新疆问题的宣传重心很快转至近年来反暴恐成效、揭发维族官员「两面人」、纠正维语教材「错误倾向」等方面,炮口不再对向欧洲。

北京此时应让中欧走得更近

再看欧洲,被认为力主推动欧中合作的德国总理梅克尔,3月27日参加欧盟视讯峰会后强调,美欧虽有价值上的共通点,但欧洲有自己的利益,对中政策不可能与美国一致,形同在呼吁「联欧制中」的拜登政府头上浇冷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陆原驻加拿大大使、现驻法大使卢沙野法国议员访台重炮批判法方,后又以「战狼对付疯狗」等出位言论为自己辩护、拒绝法国外交部召见,一时间闹得满城风云,但很快这件事就船过水无痕,最近1个星期找不到任何动态,这就说明中法高层或就此「通气」,双方均试图控制争议不再延烧。

自英国脱欧后,北京看到了德、法两国意图主宰欧盟事务的野心,也从实力角度认识到「得德、法者得欧盟」的战术路径。因此,即便欧盟内部有多股政治力量对大陆在人权、宗教、香港议题上的表现不满,美国在欧盟内部也培养了大量反中游说力量,但最终在德、法两国主导下,《欧中投资协定》谈判还是在艰难中得以完成。这对大陆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从深层次战略角度来看,更是中欧「陆权连横」与美国在印太海权合纵」的关键节点

不过,当拜登政府重新以价值观外交、结盟手段「杀回」欧洲,全力挽救川普时期美欧之间的严重龃龉时,欧中关系就进入一个相当敏感的阶段。在「爱情」与「面包」的选择面前,浪漫的欧洲人向来拿不定主意,北京此时应该让中欧走得更近,而不是把欧洲推远。德国梅克尔的总理任期只剩1年,法国总统马克洪1年后也将面临连任挑战,德、法政局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欧洲在拜登的多重攻势下唤醒「冷战模式」,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大陆的历史遗憾,更是世界历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