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 医师吁:放下3c睡好觉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身心科主任王明医师(右)建议,若非要在睡前用3C,可离床使用。(庄旻静摄)

3月13日为世界睡眠医学学会发起的世界睡眠日,期望引发大众对于睡眠的重视,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钰医师表示,引发失眠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与使用3C产品息息相关,建议不要在床上用3C,并调降亮度,使蓝光大脑松果体影响降至最低。

根据台湾睡眠医学学会统计,台湾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失眠人口达400万,且健保署统计,2018年全台处方超过9亿颗安眠药,显见不少人深受睡不好、睡不着的困扰。2015年台湾睡眠医学会曾对「睡前3C用品使用状况」展开调查,发现20至49岁的族群中,失眠者睡前使用3C产品的比例,略高于非失眠者,而且47.3%主观认为使用3C产品会影响睡眠品质

王明钰解释,夜晚光线降低,大脑内的松果体即会分泌褪黑机素,促使人入睡,然而3C产品带有蓝光,蓝光在进入视网膜后,转换成神经讯号传导至至大脑的视交叉上核,经交感神经传导至松果体,误导成「仍然天亮」,因此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导致睡意下降。

另外,若睡前在床上使用手机平板,王明钰也说,这会产生错误制约,从放松入睡转变成清醒时的使用手机,更难入眠且形成错误循环。若非得在睡前用手机,王明钰建议,请离床使用,让床成为真正放松、睡觉处,另外则调整荧幕亮度,降低蓝光强度,使松果体感受到天黑,促进褪黑激素分泌。

医师周伯翰也表示,失眠也与焦虑、忧郁、压力或是身体疼痛有关,若未能评估找出失眠原因,只使用安眠药,恐导致依赖安眠药的后果临床心理师林诗颖和洪樱慈也建议,若失眠者想透过自身力量、而非靠药物,亦有提供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找出问题症结,重新检视睡眠迷思、睡眠所引发的情绪和失眠后的生活习惯,协助调整想法和行为,重拾自行入睡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