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历来美国对中国的影响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存在。中国的高层一贯认为,中国以外尽是蛮夷之邦,远不如他,既称为中国,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示意图/shutterstock)
虽然美国一直到近年才慢慢摸清楚,北京是透过什么管道在左右美国的,但中国本身却是早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就深自担忧自己受到美国摆布,当时中国正进入国力衰退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一九九○年代才结束。
对中国这个非常骄傲、且多数朝代都对外孤立的文明而言,这样的衰退是他从来没有遭遇过的。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存在。中国的高层一贯认为,中国以外尽是蛮夷之邦,远不如他,既称为中国,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清朝时代的钦差大臣耆英一八四四年上奏给道光皇帝时,即写道:「米利坚地处西隅,在各国中最为荒远,今蒙恩准特降诏书,俾得奉为世守,既已嘉其慕义之忱,复以坚其向化之志,殊方异类,莫不感戴皇仁。」言下之意是,美国不只地处极西荒凉之地,人民亦缺乏教化,连中国高深的用语都不懂,所以要把话说得更浅白方便教化他们。
耆英这种对美国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中国当时非常普遍。不要忘了,一四九二年,哥伦布之所以发现新大陆,原本的目的是要找到一条捷径,通往传说中富裕的远东,而伦敦也在十七世纪初,特别送了一群拓荒者前往美国的詹姆斯敦(Jamestown)拓荒,目的也是希望以此为据点,开发出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太平洋淘金的捷径。对当时欧洲的探险家和拓荒者而言,美国只是前往远东发财的中途站。
之后随着欧洲文明慢慢在美国生根,欧洲当时视中国为文明进步之邦的印象,也在美国流传下去。当时的政治作家汤玛斯.潘恩(Thomas Paine)称中国人为「温和善良的人民」,杰佛逊总统(Thomas Jefferson)还曾想过美国应效法中国,且应和欧洲不相往来,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则称中国是「最聪明的国家」,甚至还主张美国应以中国为榜样,而不该师法欧洲。华盛顿总统(George Washington)收藏了数百件珍贵的中国制品,有一整套的中国瓷器,就连波士顿茶党倒进港口的茶叶,也都是产自中国。当时很多美国人视中国为「赫赫有名的财富与智慧之源,是我们这个年轻的共和国应好好效法的对象。」历史学家张少书(Gordon H. Chang)所着《宿缘:美国对中国的历史观》(Fateful Ties: A History of America’s Preoccupation with China)一书就这么写道。中国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都是世上最富有的国家,茶商伍秉鉴当时在美国投资造铁路,则应该是当时的全球首富。
但中美关系之后出现了几个关键的变化,美国人也因此对中国逐渐改观。在工业时代来临前,中国人口数量就反映在其经济规模上。所以尽管对外而言,中国是个富裕的国家,但当时数百万中国人,却是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就写道:「中国长久以来就是世上最富裕、肥沃、文明、工业化、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最底层的人口,却比欧洲最穷国家的人民更穷。」此言可以说一语中的,而且一直到一九九○年代时都还是颠扑不破。
十九世纪百年间,美国跟随欧洲的脚步,迈上工业化和都会化的道路,同时期的中国,却始终停留在农业社会。贪污和鸦片削弱了中国国力,也导致清朝走向败亡,让这个从一六四四年就统治中国的王朝奄奄一息。
这期间,美国不断向北和向西拓展,再加上十九世纪中叶快速经济成长,让美国获得自信,也不再视中国为效法对象。最能代表美国人对中国态度改观的,就是培里将军(Commodore Matthew Perry),一八五三年他率领美国海军舰队进入东京港,从此打开了世界通往日本的门户。一八五六年,他将自己这段海上之旅写成书,书中他写道:「我们的领土横跨两大洋、居与欧亚之间。」当时美国土地才刚发现金矿八年,加州也才刚正式成为美国的一州。过去,中国老爱自称为『中间的王国』,但这个封号,如今似乎更适合我们来用。」
(本文摘自《美国第二》/远流出版)
【内容简介】推开中国门背后,权力、金钱、影响力交织的超友谊关系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关系转变许多:从热络的经济伙伴,到戒慎恐惧的亦敌亦友,再到公开的敌人。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挑战觉醒得很慢。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在本书中,作者回溯了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影响的演化。他让读者看见,美国的领导者一开始是如何欢迎中国进入美国的经济体系,相信透过贸易与参与,能让中国变得更民主化。作者也说明,即使这样的信念已被证实是一种误导,但美国有不少商人与政治人物已变得太依赖中国而不敢挑战它。
本书揭露了北京当局影响美国既深又广的网络,这网络是多年安静无声地透过许多杰出人物建立起来的,其中包括前美国国务卿季辛吉与欧布莱特、迪士尼前执行长艾格与布希总统家族。书中也告诉读者如何对抗这样的影响,而且不是以偏执狂、仇外者或种族主义者的方式。这是一个关于腐败与误用的善意、深具权威性与重要性的故事,不仅对美国的未来,也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未来具有严肃的意涵。
【作者简介】伊萨克.斯通.菲什(Isaac Stone Fish)
「策略危机」(Strategy Risks)顾问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兼CEO,该公司将企业对中国泄漏的资讯予以量化。他是《华盛顿邮报》〈全球观点〉的固定专栏作家,《巴伦》(Barron’s)理财投资杂志专栏作家,为新闻网站CBSN撰写文章,并在纽约大学全球事务中心兼职,担任国际关系智库组织《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访问学者,也是常受到美国与世界各地邀请的演说家。他能说流利中文,曾为《新闻周刊》(Newsweek)担任北京特派员,住在中国六年。现定居于纽约。
【译者简介】颜涵锐
师大翻译所博士。译有《人性中的良善天使》《隐形战》《善良的逆袭》《改变人类文明的12座时钟》等书。译稿赐教:[email protected] 。
《美国第二》/远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