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肉荳蔻竟比一块新大陆来得有价值

肉荳蔻具有保存食物、调味、医药的功能,在当时的欧洲十分受到欢迎。(示意图/shutterstock)

如果大家能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将可以发现许多隐藏在背后的趣味故事。在西元一六六七年荷兰与英国签署的《布列达条约》(Treaty of Breda)中,荷兰让出他们在美洲新大陆的殖民地曼哈顿,以交换现在属于印尼班达群岛之一的环状珊瑚岛:岚屿(Run);而英国则放弃了满是肉荳蔻(nutmeg)(早期的珍贵香料之一)的岚屿,以换取合法进入美洲新大陆的权利。

当年英国人亨利.哈德逊(Henry Hudson)在寻找前往印度和传说中香料群岛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1,无意间造访了曼哈顿地区(当时被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荷兰人随即向他宣示对当地的所有权。之后到了西元一六六四年,也就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彼得.史徒文生(Peter Stuyvesant)的任内,荷兰竟被迫割让这块殖民地给英国。由于荷兰的强烈反弹,加上对于其他领地的争议,终使英荷两国展开长达三年之久的烽火岁月。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占据了岚屿,使得荷兰无法实现垄断肉荳蔻市场的美梦,更深化了两国之间的嫌隙。对于一个向来以残暴、屠杀与奴役方式进行殖民统治的荷兰人来说,他们当然无法坐视英国人在肉荳蔻市场上独占鳌头。历过了多年的血腥征战,荷兰人终于成功登上岚屿,而不甘受辱的英国人,则时常攻击荷兰东印度公司满载的货物商船,以示报复。

荷兰人无法忍受英国这种海盗般的侵略行为,要求英国归还新阿姆斯特丹。但英国人只答应赔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损失,并要求归还岚屿作为弥补。由于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加上岚屿上的战役还未分出胜负,最后双方以《布列达条约》达成协议:英国可继续保有曼

哈顿的所有权,但必须将岚屿归还给荷兰。虽然在这场交易中,荷兰人看似占了上风,不过随着时间过去,新阿姆斯特丹(后来易名为纽约)也逐渐繁荣兴盛,这是英国当时始料未及的。只不过,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肉荳蔻市场的无限商机,当然远比一块仅能容纳数千人的新大陆更有价值得多。

肉荳蔻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当时人们为了得到它可以不择手段?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像丁香、胡椒和肉桂这类香料一样,肉荳蔻具有保存食物、调味、医药的功能,在当时的欧洲十分受到欢迎。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肉荳蔻可以有效防止横扫十四至十八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的传播。

我们现在知道瘟疫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病菌借由跳蚤、老鼠来散播。中世纪的人们以为只要在脖子上挂着一包肉荳蔻就可以避免瘟疫,其实只是以讹传讹的迷信。然而,若仔细研究肉荳蔻的化学特性,这种所谓的迷信其实也有它的道理。肉荳蔻的独特香味来自异丁香酚(isoeugenol),具有这种化合物的植物通常都不受虫害,更能驱走动物、昆虫和细菌。或许正因如此,肉荳蔻中的异丁香酚可以杀死带有病菌的跳蚤,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此外,买得起肉荳蔻的人通常相当富有,很可能住在更宽敞干净、老鼠更少的地方,因此更不容易染疫)。

姑且不论肉荳蔻是否真的能有效遏止瘟疫蔓延,它的地位和价值无疑是来自其中所含挥发性的芳香族化合物。举凡人们对于香料贸易的探索和剥削、《布列达条约》的签订、新阿姆斯特丹更名为纽约等历史事件,都可说是因为异丁香酚这个神奇分子而引起的。

异丁香酚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检视许多对世界造成深远影响的化合物。有些仍持续对人类健康与世界经济带来正面影响,有些则因为负面的用途,逐渐退出世界的舞台。无论如何,这些分子化合物或多或少都曾经在人类演化或文明发展的剧本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1 地理上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间的蜿蜒航道,为大西洋和太平洋最直接的连通路径,是早期航海家亟欲寻找的目标。但由于该水域长年冰封,因此实际上并不存在。近年受到地球暖化及温室效应的影响,「西北航道」已经贯通。(本书注脚除审订注外,皆为译者或编者所加,以下不再特别说明)

(本文摘自《拿破仑的钮扣》/商周出版)

【内容简介】

化合物结构的微小变化,

是如何彻底改写了人类历史?

17个让你大呼过瘾的有趣故事

17种不可不知的化学分子

历史有多重要,问化学家就知道!

‧一桩厨房围裙燃烧事件,促成了爆裂物炸药与电影工业的兴起?

‧避孕药的发明,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

‧某种化学分子的发现,使新阿姆斯特丹被改名为纽约?

‧欧洲人对于使人上瘾的生物碱分子──咖啡的热爱,引发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开端?

‧拜耳公司寻找更具效力的阿斯匹灵分子时,竟阴错阳差地成为第一个合成海洛英的工厂?

锡制钮扣在低温时,会因化学作用而崩解成粉末状。1812年拿破仑对俄军战役的大溃败,就是因为俄罗斯的冰天雪地,让这支堪称史上最大军旅因衣不蔽体而败北。如果当初这些军衣上的锡制钮扣在低温时不会裂解,法军是否就能继续东征,将欧洲历史推往完全不同的方向?

本书透过生动笔触与引人入胜的细节描述,讲述17种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化学分子。从哥伦布与麦哲伦为了寻找香料而前往新大陆的故事,到PCB分子造成的严重污染事件。化学分子不但是人类探险活动的推手,也成就了文化、工业、法律、医学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从化学结构的观点,让我们从全新的、微观的有趣角度,认识人类历史与当代文明。

【作者简介】

潘妮‧拉古德、(Penny Le Couteur)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卡毕兰诺学院教授, 曾获加拿大杰出化学教育奖(Polysar Award),多次受邀出任自然及应用科学机构要职,包括加拿大化学学会以及女性科技学会主席。

杰‧布勒森(Jay Burreson)

应用化学家。于夏威夷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曾获得美国国家卫生院的特别奖学金。

现为美国俄勒冈州高科技公司主管。

审订 何子乐

国立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毕业,加拿大UNB哲学博士,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曾受教于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分别为:1990年的哈佛大学Elias J. Corey教授、1994年的南加州大学George A. Olah教授。着有《想像比知识重要》、《化学花絮》、《化学揽胜》、《科学趣事:势难敌匹》等。

《拿破仑的钮扣》/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