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一场在前线的革命
先前与帝俄谈判的各个族群,现在都希望新政权能够改善他们的境遇。贺电涌入俄军军营,也涌入地方重要人士家中。(示意图/shutterstock)
让在高加索的俄国革命不只是「俄国」革命!许多证词都清楚反映出这一点,这已深深刻划在当地生活中。在前线,最早得知发生事变的,当然都是军人,他们绝大多数是俄罗斯帝国的斯拉夫人。护理师妮诺.焦尔贾泽在安那托利亚占领区赫努斯拍摄的照片,显示三月四日(西历十七日)密密麻麻的士兵群集聆听一名军官朗读成立俄国临时政府的宣言。
不过占领区的人民,鄂图曼人与伊朗人,对此并非无动于衷。一位当时还是孩子的艾斯伦居民,回忆当时城中流言散播速度之快:「库尔琪兹姑妈来找母亲,跟她说了什么事。从她那个小房子的二楼可以轻松看到就在对面的俄军总部,她说营里有大骚动,而且正在做准备。」所以,革命所触动的不只是俄国子民。
先前与帝俄谈判的各个族群,现在都希望新政权能够改善他们的境遇。贺电涌入俄军军营,也涌入地方重要人士家中。伊朗霍伊城亚述教会的主教以利亚,写信给临时政府的主席李沃夫大公,提醒他在战争期间亚述人所遭受的粗暴对待,希望「在自由的俄国对抗德国取得关键胜利时,莫忘了亚述人」。而波斯的菁英们,则由首相沃索杜雷带头,于三月底加入运动,尝试再次唤起一九○○年代革命时的团结力量。
在前线,甚至在敌方鄂图曼人的阵营,所有人都以某种形式关切着俄国革命。高加索战线不连贯的特色,当然使得日常联系更加困难,但是在那几段壕沟中,所有人都随着俄国阵营的激动起伏。鄂图曼军官瓦思非.桑索真回报了一桩他的部队得知时谈论不已的趣事:「俄军战线后方进行了一些会议,然后其中一名俄军爬上一个小土堆,发表了一段演说,还赢得了掌声。」这里、那里,土耳其据点到处都亮出了白旗和标语板,不过,并未像在欧洲战线的某些据点还展开了敌对双方兵士间的友谊交流。
二月革命那几天过后,新成立的高加索当局在整个一九一七年面临的是三重挑战:当地经济状况急速崩坏,通货膨胀飞快、物资缺乏,而且在伊朗还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临时政府的代表们都直接感受到如此局势的威胁,首当其冲的便是前线军队。在此同时,外高加索特别委员会,在政治场域上成为许多敌对组织的抗争对象,带头的便是高加索地区四处出现的苏维埃。外高加索特别委员会的所有决定都遭到故意的抗争反对,甚至不被执行。最终,被占领区的命运博弈政治味愈来愈浓,当时新政权好几位有力人士的口号之一,便是让亚美尼亚人自治,但是遭到激烈反对。
自当年夏天,执政当局的情势就严重恶化,而此时波斯北部好几处地方还发生了数桩暴力事件和动乱。就在高加索地区革命势力的多重拉扯加速其衰亡之时,十一月初,布尔什维克政变,更是将高加索的政治核心直接摘除。除了前线的几个苏维埃委员会,大多数的地方组织都谴责这场政变,且拒绝承认任何后续结果。高加索参谋总部孤立无援,决定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五日(西历十八日)与鄂图曼指挥官威毅帕夏签署一份停战协定;这份协定让高加索进入一种假象的表面平静,因为俄属高加索内部为了究竟要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新起的政治混乱而撕裂。
(本文摘自《欧亚火药库的诞生》/猫头鹰出版社)
【内容简介】
高加索地区现有50多种方言使用人口,信仰包含伊斯兰、犹太教和东正教,破碎的地形上有着未受国际承认的小国与飞地,在周遭强国,尤其是俄国的进逼下,百年来冲突与纷争不断。
今日高加索既是位于大国边缘却也是战略核心,因此在高加索问题上,欧洲、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强权都不免插上一脚或从中获利。作为强国的竞逐之地,同时也是邻国伊朗与土耳其极为在意的地区,今日高加索不仅是欧亚大陆的火药库,其一举一动都牵引着世界。本书作者试图透过回顾百年历史,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高加索为何是今日模样。
【作者简介】
埃提安‧佩哈 Etienne Peyrat
现任巴黎政治学院里尔分校现代史讲师,同时也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与里尔大学共同设立的北欧历史研究院(IRHIS)之研究员。其研究专长为国际关系,以及东欧、俄罗斯和中东之间的交通史。
【译者简介】
许惇纯
成大历史毕业,公费留法研究城市文化资产保存。现在专职从事历史和文化资产相关之法文口笔译工作。译有《地中海一万五千年》(马可孛罗)、《文明史纲》(广场)等。
自《欧亚火药库的诞生》/猫头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