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二十世纪的安魂曲
坂本龙一。(图/大块文化提供)
这两年和浅田(彰)来回写邮件或见面时,我们经常谈到二十世纪的世纪末,也是这个「千年」的世纪末,说到给二十世纪的安魂曲是必要的。我本来并没有特别意识到二十世纪,已经有很多作曲家写过安魂曲了不是吗?莫札特写过、威尔第写过、佛瑞也写了,我特别在意安魂曲,但没关心镇魂。不过,大约从两年前开始,我涌起了不得不创作安魂曲的念头。〈untitiled 01〉,虽然说萨伊或非洲危机是引信,但也是某种对二十世纪的音乐、艺术和文化的表态。想来也是安魂曲。
以我的情况,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和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过程是重叠的。
所以,二十世纪音乐,对自己的音乐来说,什么是必要的?要继承什么以迎向二十一世纪?什么是不需要的?我认为现在必须重新洗牌。
二十世纪的终结
后藤人类的黄金时代是何时?
坂本到 一九七〇年代为止。
后藤给出一个对新世纪的预言?
坂本必须偿还二十世纪赊欠的帐。
二十世纪要结束了。「疑问」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滚愈大。众多危机下,究竟人类能不能互助互救?
然而,曾经回答这个疑问的,创造了二十世纪的人们,即留下足迹的伟大政治家、文学家、电影导演,都已经不在了。
过滤器
我自己就是一种二十世纪音乐的过滤器。
无调性音乐(Atonal Music)、十二音列、电子音乐、序列音乐 12、接着是极简音乐(Minimal Music),现代音乐终结于此。
在里面,有些有趣的东西,也有无聊的东西。
对我来说,吸收需要的,不要的舍弃即可。极简音乐、约翰.凯吉(John Cage) 13、李盖悌(Ligeti György) 14全部都作为片段进入了我的内在之中。
我的音乐 「单位」
好像,我听音乐会只截取「某段声响」的喜欢之处,接着不断地加以重复。我想这也是一种浩室音乐。喜欢的「一瞬之声」,像是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 15、安东尼奥.卡洛斯.裘宾(Antonio Carlos Jobim) 16、菲利普.葛拉斯(Phillip Glass) 17、贝多芬、史提芬.莱许(Stephen Reich)的音乐里都有。那大概和我的音乐的最小单位有关。是音色吗?有「小提琴的音色」的说法,和音其实也是音色喔。这个音叠加上这个音时创造出的声响。当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结构的感觉也是必要的,但对我来说占第一优先顺位的是「那一瞬间的声响」。我一直听着是不是出现了「好的声响」,即使只有一瞬间,只要发出了「好的声响」,就会一下子进入记忆里。哪位作曲家哪首曲子的哪个部分有「好的声响」,我是这样记忆曲子的。那大概是我的音乐的最小单位。
(本文摘自《skmt:坂本龙一是谁》/大块文化)
【内容简介】
【反传记,却更为靠近】
1996年,天才编辑后藤繁雄带着1000个问题前往纽约采访音乐艺术家坂本龙一,提问过程持续了两年,后结集为《skmt1》。三年之后,二人又展开了第二次对谈,直到2006年结束并收入《skmt2》,整场对话足足进行了十年之久。二书集结成《skmt:坂本龙一是谁》一书。
「可以的话,直到最后,都想维持不定形的状态。无论是思考或是生活,都不想维持一贯性。人生充满了矛盾,其中尤以自己最不可信。」
本书集结了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不间断的采访、对话,同时也收录了坂本龙一的部分日记、随心杂感、部落格文章等。与一般常见的自传形式不同,全书均不见传统的介绍、说明、评析;而是与之相反,一个个篇章往往从一个简单的主题带出,然后围绕主题,如同朋友闲聊般,即兴地步步深入其中。因此各章均相当零碎散落,却又沿着坂本龙一自身的核心思想,巧妙地维持着连贯的一体性。正如后藤繁雄所言——「人是不断持续运动的综合有机体。」透过这些片段式的档案与笔记,本书精准的记录下不同时空中,为人所熟知的坂本龙一。使读者得以更靠近其创作脉络与生命历程外,同时更能发现未曾想像的坂本龙一之新面貌。可以说,本书每一篇章都以极为深刻的方式,反复叩问着「坂本龙一是谁」此命题。
【艺术千秋,人生朝露。skmt仍将继续。 】
从世纪末到新世纪,二人的话题内容包罗万有,由童年时代、音乐启蒙、艺术养成,到时局变迁、战争、疫病,再到人类与死亡。这些林林总总的话题,无一不牵动坂本龙一对于创作的思考,以及他对于生命的反思。透过这场十年的对谈,我们得以捕捉到坂本龙一所身置的每一个时代脉络,从而更为了解是何种环境构成当下的坂本龙一,以及出自其手笔的那些经典作品。
例如身处于二十世纪末的坂本龙一,受到伊朗空袭、海湾战争、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对于「崩坏」与「共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及未解的疑问。进而采取回归过去的反思性态度,创作出乐迷们追棒至今的经典专辑《BTTB》;及后又创作出《Life》歌剧,以原子弹之父欧本海默在原子弹投下后的讲话,作为贯穿整部剧作的独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因911事件及后续的影响,对于美国与自由民主产生失望和反思,在种种的困惑中创作出「裂痕式的音乐」,从而造就出《Chasm》专辑。对于坂本龙一对于音乐本质的思考,本书有着巨细靡遗的展现,并同时与其时代脉络与生活经验紧密地扣连,相互对话。对于理解其创作思维,尤其晚期以极简主义风格为主导的作品,绝对是别有一番启示。
「即使人类如此互相杀戮,鸟儿依旧悦耳鸣叫,天空依然美丽。同理,音乐应该也还存在吧?」
沉重的历史与哲思外,就如教授一向给人的形象般,本书也不乏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趣闻轶事。你是否能想像坂本龙一守在萤幕前沉迷韩剧的样子?又或者青少年时期曾自称「克劳德」,认真地以为自己是德布西转世,甚至在签名本上练习华丽的签名方法?甚至是《BTTB》的取名原由竟然只源自于「排列起来很对称」这个简单的想法。然而在记述这些诙谐趣事的同时,教授却又会把我们引领到发人深省的主题上。观赏韩剧的同时,又会不禁联想到古日语的研究上,从而谈论语言的互通性;「德布西转世」的往事则是带到音乐类型的国际性探讨,甚至连与孩子渡假旅游之际,也会对土地本身的殖民历史有深切的反思。这些故事妙趣横生之余又耐人寻味,更为丰富了我们对于坂本龙一的认识与想像。除了这些小故事外,本书更收录了如与电子音乐家卡斯顿.尼古拉(Alva Noto)的巡演杂谈、与导演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对话回忆录、为作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举办的追悼会小记等。透过阅读坂本龙一与这些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合作追记,一方面可使读者更为全面地进入坂本龙一自身的创作世界,另一方面更能掌握到创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此掌握到创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脉动。
「我这个人,放着不管的话很容易变成「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的状态,为了治疗这种行为,我强烈希望他者的入侵。」
《skmt:坂本龙一是谁?》以其独特的书写策略,拉近了读者与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距离,使得我们能以比起过往都更要靠近的方式,进一步打开对于他的认识。对于身处此时此刻的我们而言,重回1996,透过坂本龙一的视角,跟随其足迹,步步走过长达十年的旅程,看见那些余音缭绕的经典名作背后的创作历程,以及那永不止步,永远思考着「我能做些甚么」的坂本龙一,无疑是延续其思想的最好方式。
【作者简介】
坂本龙一
音乐家,1952-2023。曾为日本前卫电子乐团Y M O的一员, 一九八三年乐团解散后开始个人音乐生涯。参与演出及配乐的电影《俘虏》(1983)获得英国影视学院最佳电影配乐,以《末代皇帝》(1987)电影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
后藤繁雄
编辑,一九五四年生。主要著作为 《独特老人》(筑摩书房)。
【译者简介】
高彩雯
台湾大学中文系、中文所毕业,东京大学亚洲文化専攻博士课程修毕。现为中日文译者。近期译作有《台南日式建筑纪行》(鲸屿出版)、《日本民艺与手工艺》(日出)、《先养狗⋯⋯然后,养了猫。》(大块),共着《水水兰阳,百年电火》等书。
译稿赐教及工作联系:[email protected]
《skmt:坂本龙一是谁》/大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