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五十岁与忧郁

五十岁是忧郁的年纪,而我们唯一的排解之道就是轻松看待自己的绝望,把老年经历变成黑色笑话的题材。(示意图/ shutterstock)

再明显不过,五十岁是忧郁的年纪。在此之前,我们都还能抵挡人生走下坡的谣言。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甚至还能装年轻。只要谨慎选择衣着,吸收流行音乐新知,我们站在一群三十五岁的人群中可能还不会太突兀。如果我们冒险自嘲垂垂老矣,别人可能还会叫我们少夸张了,然后说几句安慰的话,而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意图。不过现在,一提到自己的年纪,比我们小五岁以上的人都会不禁蹙眉。五十岁不再是玩笑或可爱的自嘲:这是老年的开端。

而且我们有亲身体会,明白从四十岁到现在,时间过得有多快,这加深了恐慌感。再几十年,我们就离不开结肠造口袋和轮椅了。我们内心可能仍感年轻,不过手上的皱纹并不同意:这是一双老人的手。今天自己的丑照在三年后看来无比青春,将令我们深感自豪。「丑照」是时光旅行的一种,显露我们未来的老态。

到了这个年纪,我们身边的人开始离世。不同于二十几岁时碰到的那种偶发悲剧,现在死亡已经变成常态。我们开始习惯阅读讣闻。不可避免地,我们的忧郁也有性的成分。我们羞愧地退缩到角落,心知自己的外表对许多人来说有多恶心。多数人一想到我们的性欲就感到难堪,仿佛被年长亲戚意淫一样,完全违反自然。由于羞愧,我们变得正经八百而疏远。年轻一辈可能觉得我们不友善,甚至冷漠;但我们只是想确保他们知道我们并没有过度关注他们。他们也可能形容我们「可爱」或「亲切」,仿佛一只无害的宠物。

到了人生这个阶段,我们已累积丰富经验。深夜将睡未睡之际,我们脑海中可能自发随机出现胡乱的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浮现在眼前:小学的书桌、大学时第一间宿舍、巴黎那间饭店、拜访旧金山的旅程、中式餐厅的那一晚、孩子出生不久后海岸边的那道曙光。我们经历过许多,有时觉得自己仿佛有一千岁。

幸好,到了五十岁,我们比以前更擅于感恩。我们深知人生不会无限延续下去,因此不像之前追求更伟大目标的时候,现在比较不会对众多事物嗤之以鼻。我们经历过够多惊慌与戏剧性事件,已懂得欣赏平静的一天。我们遇过够多的人,充分见识过人性的复杂,已能对独处感到满足。同时,我们也不像以往对自己那么感兴趣。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有多少部分永远不会改变,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多少事。另一方面,我们开始对历史中奇特的时期和别的国家感到着迷。我们在人生更宽广的长河中洗去自大。也许我们的名誉与声望没那么重要。成功只是空想,带来的只有暂时的欣羡,而真正重要的是人际联系和亲密感,让我们能够卸下平常勇敢的样子,承认人生有多辛苦、自己有多伤心。我们受够了炫耀与假装;我们仍然在意的人都是好人,他们同样受过苦,知道如何透过自己的痛苦与他人建立联系。

我们可能越来越容易被小孩子感动。我们自己较年长的子女正在楼上房间里生闷气,他们现在正值鄙视我们的年纪。不过当我们在公园里看到小小孩快乐地冲向母亲,他们的步伐摇摇晃晃,我们知道一把抱起他们的手感;我们还记得他们的重量,那是人类生命中某一阶段特别的轻盈感,也渴望那个时期的单纯,当时还不需承受那么多怨愤,只要提议跳支舞或吃冰淇淋,就能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

五十岁时,我们位于溜向死亡的滑梯顶端。未来几年,我们还可以直挺挺站好,但过不了多久,背部就会开始僵硬、膝盖无力(现在关节就已经会发出奇怪的声响),连弯腰穿袜子都有困难。但我们无法抱怨不公或把这件事呈报当局,因为所有人都逃不了这种经历。我们出生所签署的合约就载明这种情况,这不是上天的暴行或失误,虽然感觉非常相像。

唯一的排解之道就是轻松看待自己的绝望,把老年经历变成黑色笑话的题材。现在要做什么大改变已经太迟了,不过我们可以学着以尽可能的尊严乘载我们的平庸,重新认识谦逊,离开我们不再适合的各种情境。我们应该调整心境,转换为最适合这个年纪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习「在土星座下生活」,沉浸于不再自大的良性忧郁中。

(本文摘自《忧郁的种类》/ 方舟文化出版)

【内容简介】

◤走进艾伦‧狄波顿的「人生学校」,探究当代最重要的情绪

我们很少深入觉察自身的忧郁情绪,但它其实是众多情绪之中最具价值的一种,不该只被和沮丧、愤慨和酸楚做联想。人活于世,必然遭遇痛苦,而忧郁是我们对这些苦痛最温柔、最静默、最富智慧的接纳与回应,是绝望和乐观相互权衡的过程。

◤理解忧郁的多元面貌,重新学习「自我欣赏」与「自我同理」

忧郁值得我们更入微地理解、欣赏且给予尊重,而人们却倾向避而不谈,任它的阴影在这高度竞争、狂乱嘈杂的社会无限蔓延。本书大胆谈论忧郁的相关话题,搜集并解读每个人心中常有的各种忧郁情绪:

▸追逐成就的忧郁──大脑强烈反对平静、放松的状态,这威胁到它的生存。一两天的休息之后,它会再次要求我们为自己负责、质问我们生命的目的。

▸周日晚间的忧郁──周一症候群其实往往从前一天的下午就开始悄悄鼓噪,我们习惯在应当放松的日子,思忖待完成的工作和不确定的未来。

▸独自旅行的忧郁──机场、饭店、餐馆、车站,周遭的凄凉让我们从家里虚伪的慰藉中获得解脱。我们不必再假装,这里的环境鼓励我们坦承已隐藏太久的悲伤。

▸自我批判的忧郁──「内心批判者」通常深夜来访,等待我们身心俱疲之际,低声诉说恶毒的话语。用书中的话予以回击吧!人生艰难,我们都值得被宽容对待。

本书实际列举三十五种不同形貌的常态忧郁,与读者一同辨认及剖析,理解忧郁在特定程度上属于人类天性,也让读者练习自我欣赏与自我同理。

【作者简介】

「人生学校」是个全球性组织,目标是助人过上更充实的生活。希望透过我们出品的书籍、礼品和文具系列,激发更具思考力的天性,并且帮助每个人获得满足感。「人生学校」是探索自我、人际关系、工作、社交、寻求平静、以及透过文字、社群和对话欣赏文化的资源。你可以在网路上和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找到我们的课程、活动和一对一的疗程。

「人生学校」是个快速发展的全球性品牌,YouTube频道拥有超过六百万订阅人数、脸书追踪人数超过三十五万一千人、IG追踪人数超过二十一万八千人,推特的追踪人数则超过十六万三千人。

「人生学校出版社」在系列编辑、知名作家艾伦.狄波顿(Alain de Botton)的指导下,汇集「人生学校」创意团队的想法和理念,出版的书籍一贯传达着条理清晰、精心策划的宗旨:沉着、可靠、明智。

《忧郁的种类》/ 方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