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草创岁月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创立于2002年,不到四年就发射第一具火箭,六年后到达近地球轨道,享有奇迹的十年。创立20年后的今天,它已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低轨道商用卫星群「星链」,开创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2020年成为第一家送人上轨道的民营航太公司。(图/ shutterstock)

SpaceX的故事始于二○○○年底,在美国的另一边。马斯克和企业家友人阿迪欧˙雷西(Adeo Ressi)在长岛快速道路上开车,当时PayPal的董事会刚解除马斯克的执行长职务不久。还不满三十岁的马斯克在短期间内完成了很多事。不到十年前移民美国以来,他拿到了常春藤名校的经济学与物理学学位,创立了两家超级成功的公司。雷西想要知道,他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我告诉阿迪欧我向来对太空有兴趣,但我不认为那是民间个人能做的事情。」马斯克说。从阿波罗计划全盛时期已经过了三十年。他心想,NASA一定对于登陆火星有些进展吧。当天稍后,马斯克还在想那段对话,查看了NASA的网站。他很惊讶找不到任何把人类送上火星的计划。他心想,或许只是网站设计不良吧。

并非如此:马斯克开始在加州参加太空研讨会时很快发现,NASA没有这种计划。不过民间团体已开始做一些有趣的事。他参加了行星学会(Planetary Society)的第一个研发太阳风帆计划之类的创投。这个由会员资助的组织要建造能在太空张开、靠太阳光子的动能推动的风帆。马斯克也资助了XPRIZE基金会,他们提供一千万美元给第一个建造能载人进行短程次轨道飞行的民间太空船的团体。后来在二○○一年,马斯克设定了自己的民间太空计划,以启发大众支持NASA与探索火星。马斯克想打造个小型生态球发射到火星去。他称之为「火星绿洲」(Mars Oasis)。

「构想是要采集一些火星土壤,带进栽培室,」协助马斯克建立小型火星登陆器概念的波音航太工程师克里斯˙汤普森(Chris Thompson)说,「我们会把它跟一些地球土壤混合,丢进一些种子,用网路摄影机把植物生长情况传回地球播放。」

在汤普森和另外几位工程师开始研究生态球计划的酬载面时,马斯克和顾问们去了两次俄罗斯,尝试为火星任务收购翻新的洲际弹道飞弹。俄国人毫不尊重马斯克,当他是业余玩家,所以他们把旧火箭报了个天价。马斯克担心如果他接受这个价钱,他们只会在他写支票之后擡高价钱。「上一趟去俄国,我心想,天啊,价钱一直涨,感觉这个计划好像不会成功,」马斯克说,「我猜想建造我们自己的火箭需要什么。」

他的顾问之一,工程师兼杰出商人吉姆˙坎垂尔(Jim Cantrell),鼓励他认真考虑这么做。于是马斯克开始会见洛杉矶社群的火箭科学家,因为这里是航太工程师密集地。他很快为萌芽中的壮举选出了其他顾问,包括曾在波音与汤普森共事的约翰˙贾维(John Garvey),后来加上火箭引擎的明日之星汤姆˙穆勒(Tom Mueller)。许多其他企业家曾经试过搞火箭科学,马斯克很清楚。他想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

二○○二年二月,贾维安排马斯克造访反应研究学会(Reaction Research Society)的发射场,这个闻名的火箭社团位于南加州。马斯克没有准备好应付莫哈维高地沙漠的强风与低温。「我想当时户外可能只有摄氏零下八度吧,」汤普森说,「他出现时穿着休闲裤、名牌皮鞋和单薄的皮夹克。」但是马斯克很会发问也专心聆听。他尽力读了很多关于火箭的资料,从旧苏联技术手册到化学家暨科幻小说家约翰˙克拉克(John Drury Clark)关于推进剂的名著《点火》(Ignition!)。

学习火箭的一切同时,马斯克也更深入了解到美国火箭产业的缺陷。他对火星绿洲的愿景原本是为了启发民众,带给NASA更多资助,最终延续阿波罗计划的传承,拓展人类能力抵达月球与火星。他看出NASA和全球火箭产业的问题不仅是资金而是系统性的。即使火星绿洲成功,NASA的预算倍增,他发现可能只会导致更多插旗留下脚印走人的任务。马斯克只想要人类扩张到太阳系,并且在各地设立聚落。

「我开始了解为什么东西这么昂贵,」他说,「我检视NASA养在马厩里的马。靠波音和洛克希德这些工作马,你就死定了。那些马逊毙了。我知道火星绿洲是不够的。」

那么,朝向解决多行星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压低发射的成本。如果NASA和民营公司少花点钱把卫星和人送上太空,就能在太空中多做些事情。更多商业活动可以开启更多的机会。这个觉醒刺激了马斯克开始行动。

(本文摘自《SpaceX升空记》/ 读书共和国)

【内容简介】

第一家回收火箭、送人上轨道、运送物资到国际太空站的民营航太企业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创立于2002年,不到四年就发射第一具火箭,六年后到达近地球轨道,享有奇迹的十年。创立20年后的今天,它已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低轨道商用卫星群「星链」,开创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2020年成为第一家送人上轨道的民营航太公司。太空竞赛半世纪后,SpaceX带领的民营公司与NASA并肩作战,持续向太空推进,奠定我们探索其他星球的基础。

从岌岌可危的新创公司到世界顶尖的火箭巨擘

但在成为航太产业最有力的巨头前,SpaceX是家摇摇欲坠的新创公司,极力在资金烧光前研发出可用的火箭。工程挑战艰巨;许多民营公司都在类似尝试中失败。即使SpaceX成功,还得与波音及洛克希德马丁等大企业竞争政府合约,对手有几万名员工和每年几百亿美元收入。而SpaceX员工不到两百人,营收只有相对微薄的一亿美元。

马斯克独家授权第一手权威内幕,访谈数十名SpaceX关键人物

作者追踪报导SpaceX十余年,对公司内部运作享有独家接触经验,访谈数十位离职与现任工程师、设计师、技工及高阶主管,包括马斯克本人,呈现身处科学先锋的心碎、幽默和人性,揭示马斯克创立SpaceX的终极目标:以低成本太空运输达成移民火星的梦想,以及推动未来太空旅行的大胆愿景。

【作者简介】

艾瑞克˙伯格(Eric Berger)

Ars Technica科技新闻网站资深太空编辑,报导从新太空产业SpaceX到美国航太总署NASA政策等太空新闻。拥有德州大学天文学学士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曾在《休士顿纪事报》任职17年,并在2008年以艾克飓风报导而入围普立兹奖决选名单。身为认证的气象学家,艾瑞克也创立气象预报网站Space City Weather。现居德州休士顿。

【译者简介】

李建兴

台湾台南市人,辅仁大学英文系毕,历任漫画、电玩杂志、情色杂志与科普、旅游丛书编辑,路透社网路新闻编译,现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把妹达人》系列、《威尔史密斯回忆录》、丹布朗的《起源》、《地狱》、《失落的符号》等数十册。

《SpaceX升空记》/ 读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