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 冲业绩别忘品质

为了符应政府2030双语国家政策,近年来中央地方政府都很积极提出各种双语教育计划,投入大量经费,从小学到大学,从课程教学师资培育,想尽办法要和双语连结。

不同于以往增加英语学习时数作法,这次的双语教育更看重在「用英语学习」,例如在不少公立中小学挂上双语课程实验学校的招牌,要用英语来教授部分学科新北市政府也推出技术型高中双语实验计划,要将技职教育双语化;教育部更是砸下25亿,要在40所大学推动全英语教育,目标八成英文课采全英语授课,且至少一成大二、硕一学生修习两门以上全英语课程。看起来政策如火如荼展开,但实务上仍面临很大挑战

首先,面对这样庞大的英语授课需求,师资是第一大关卡,政府也早在几年前开始进行相关师培,除了现职教师的进修研习,也在师培机构开设双语教学相关学程。这种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双语师资养成,或许是短期内较能满足数量方式,但实际效果却有待观察,毕竟平常许多学科老师中文教学都不见得轻松了,更何况要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除了要花更多时间准备,课堂上的学生互动或不预期问题,都考验着老师的双语能力,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

另一个更难突破困境,是学生英语程度的问题,包括学生具备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否足够?老师如何面对班级中学生英文能力的落差?若迁就学生英语能力不足而简化双语教学的课程难度,恐怕影响原有学科的学习目的,到头来可能就成了体验式或点缀式的双语教学。看似满足了政策的量化需求,却无法发挥实质双语教育的效果。

全球化时代,推动双语教育是有其必要的,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对整体学习的影响甚钜。政府在冲量化目标之前,应该有更周延务实的规划,以免顾了政府的面子,却失了学生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