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甲基汞标准比联合国宽松1倍 渔业署:安全范围

绿色和平抽查8件黑鲔鱼生鱼片,发现都有甲基汞残留。(图/绿色和平提供)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绿色和平18日公布8件黑鲔鱼生鱼片甲基汞残留量,发现若采用台湾标准2ppm全数合格,但依照联合国1ppm的标准则有1件不合格,质疑两个标准差了1倍是否适当。行政院农委会渔业署回应属于「安全」范围

绿色和平抽查的8项产品全部验出甲基汞残留,其中4件验出镉残留,另有1件「黑鲔鱼肚生鱼片」检出甲基汞残留含量1.14ppm,虽符合台湾标准,但已超出国际食品法典建议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标准。

绿色和平指出,台湾民众吃海鲜的量比联合国统计的人均食量高,但台湾水产的甲基汞残留量标准却比联合国宽松1倍。事实上,绿色和平过去曾推动让标准更加严格,但渔业署却在今年2月13日公告不支持残留量跟进联合国标准。

渔业署官网说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对掠食性鱼类体内甲基汞含量界限为1ppm,适用自国际贸易间的生鲜加工食品,但并没有规定超过此标准的鱼类不可食用,只有建议政府限制孕妇等易受害消费者购买。

另外,官网也指出日本人每年平均消费57公斤水产,而甲基汞限值订为0.3ppm,但这项标准不包括鲔鱼、旗鱼深海鱼河川产鱼;至于我国水产品每人年均消费量才25公斤,就鲨、旗、鲔含汞量标准而言,台湾较日本严格。

渔业署也表示,台湾人平均每日摄食69克水产,若以美国建议甲基汞每日耐受量0.1μg/Kg为基准换算,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依国民饮食习惯每日需摄食1.2公斤之水产品,才有甲基汞耐受残留问题远高于国人每日平均水产品摄食量。

甲基汞是一种水银有机化合物,容易出现在河流湖泊,被鱼虾吞食后会累积毒素,经过食物链转化累积在人体大脑中。1950年代日本就曾出现过因甲基汞中毒导致「水俣病」,其发病症状手脚麻痹、失智、听力言语障碍等,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