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惊现「8阴」患者!漏检者将成潜在传染源...「高假阴率」原因曝光

核酸检测「假阴性状况频发。(示意图路透

记者蔡仪洁综合报导

核酸检测「假阴性」状况频发,四川就有一位确诊罹患新冠肺炎的女洗碗工,她前8次检测均为阴性。假阴性率为何这么高?专家对此表示,核酸检测前需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56℃灭活,这极有可能使新冠病毒核酸「被降解」,从而导致不能被正常检出,最终提高了假阴性率。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关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过高的话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对此,南京模式动物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教授赵庆顺近日向《科技日报》指出,病毒核酸被降解导致不能正常检出。该研究成果《病毒核酸提取前的高温灭活过程显著降低可检出病毒核酸范本量》,已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平台预发布。

赵庆顺指出,「进行灭活处理是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保护从事检测的工作人员不被病毒感染。」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档中,明确要求对标本进行灭活处理,然而相关档并未对具体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只是笼统要求,「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核酸检测」。

赵庆顺进一步查阅了美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华大基因发布的核酸检测说明,也未发现56℃灭活这一步骤

▲病毒核酸降解对检测结果影响引起讨论。(图/路透)

病毒核酸降解对检测结果影响究竟有多大?不同专家的回答泾渭分明。来自疾控部门、中国医学检验医学分会、相关医院检验医师的看法是,不会对检测结果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赵庆顺等专家认为,核酸提取前对人体样品进行高温杀毒处理,可能是导致新冠病毒核酸检出假阴性率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庆顺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种冠状病毒,来自活疫苗)为模型开展了高温灭活对病毒可检出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在普通等渗溶液(Hank's液)中的样品经56℃孵育30分钟,导致样品中可检出的冠状病毒范本减少一半,如果以92℃孵育5分钟,则可检出的冠状病毒范本损失96%以上。

理论上,不排除新冠病毒的目标RNA片段在56℃以上高温灭活中不易被降解的可能。」赵庆顺坦言,「但我宁愿自己的判断是错的,也不希望因为某个细节考虑不周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假阴性意味着漏检,会使漏检者成为潜在的病毒传染源。(图/路透社

另外,不同品牌的样品保存液,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赵庆顺在实验中发现,在56℃30分钟条件下,采用R503保存液存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品时,病毒核酸的可检出量是对照组(Hank's液)检出量的3倍;而如果是92℃5分钟灭活,则检出量是对照组的42倍。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成彬教授也指出,不同提取试剂对最后提取到的核酸数量质量可能存在差别,从而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建议对于某些高度疑似病例,或检测结果难以确定的病例,建议用2种以上试剂进行检测、验证。

「假阴性意味着漏检,不仅会导致临床中对疑似患者不能快速确诊,而且会使漏检者成为潜在的病毒传染源。」赵庆顺为此提出建议,一是尽量使用无核糖核酸污染样本采集管,二是将标本放置在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高温灭活损坏的样品保存液中,从而确保样品RNA从保存、运输到高温灭活等得到全程保护,尽最大可能保证用于临床检测的核酸质量,减少病毒核酸可检出范本在核酸提取前的人为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