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台湾乡建年轻人:我把心里的诗意献给这片乡土
「说到『扶摇』,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啊,这古诗都在心里嘛。」36岁的台湾文创设计师何信豪谈及福建漳州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的旅游线路设计时如是说。
今年,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省力推闽台乡建合作,开放百个村庄邀请台湾乡建团队进行陪护式改建。作为台胞祖籍地的漳州,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遍地开花。
包括何信豪在内的三位台湾青年与广西籍的青年设计师黄超川组成海峡两岸乡建团队,于两个月前进驻了扶摇村,承担占地50亩、总投资约700万元人民币的瑶山景区夜间经济带规划设计。
对这样的「海峡组合」,率队而来的台商、华侨大学闽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许思政告诉记者,乡建工作集约多学科人才,台湾青年单枪匹马跨海而来,「海峡组合」有助于很好地结对子上山下乡,少走弯路,融入当地。
「有磨合没隔阂」
漳州郭坑镇扶摇村地处九龙江畔瑶山上,历史上是鼎鼎有名的外销瓷产地,精致细腻的瓷器通过漳州月港出口往东南亚诸国,现在村里还遗存13座明代窑址。村里的关帝庙每年都吸引很多台湾信众前来朝圣。村民希望台湾设计师们「帮忙把游客留过夜」。
站在设计蓝图前,黄超川告诉记者,他们将按照「日出扶摇而上」的构想,将沿江水域构成「扬帆远洋,日出大鹏展翅」的画面,涵盖滨江公园、桃花园、田园体验区、山林休闲步道、餐饮团建区等。
黄超川的导师是一位台湾资深建筑师。台湾导师时有「神来一笔」的创作概念和对在地文化元素、区域文化的尊重和融合,让他印象深刻。
黄超川坦承,刚开始团队总觉得画面缺少水元素的意向,还是导师点醒了他们,可以构建一个太阳的圆形意象,「在水为鲲,在天为鹏,日出则扶摇而上,不就串起来了吗」?
「我们都是读着诗经和李白长大的,当然一点就融通了。」黄超川笑说,他和台湾队友们「有磨合没隔阂」。
何信豪觉得可以去发想和构思的创意「太多了」。在眷村长大的何信豪这几年都在大陆,先去了东莞的台企,后来到云南滇池定居。
「云南各个州都跑遍了」的何信豪,结交了很多好友,如今他的朋友圈都在帮着吆喝兜售「云南好朋友种的橙子」。
他觉得云南跟台湾很有渊源:从大陆热映电影《无问东西》里西南联大的「90后」大师们,到台湾清华大学校园里西南联大校歌碑,从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到腾冲国民军墓地,「两岸就算隔得那么远,彼此又还有很多东西有关联」。
漳州市龙山区郭坑镇扶摇村外景。(受访者提供)
这次在扶摇做乡建,何信豪不但负责景区品牌营造的视觉系统,还要设计店面里的内部装饰。台湾不少庙宇已经发展为商圈或社区,一个庙游一天的旅游行销很火爆,因此这个设计任务对他来说,很能勾起「台湾乡土」情结。
何信豪说,台湾的美在于小店和街角意外的惊喜;大陆的好在于集镇行成的产业聚集效应,「对设计师来说,产业链越完备效率越高,很好做事。」
「我可以把很多过往经验都慢慢融进这个村庄,帮助游客留在这里,就像我也曾经被滇池和鹿港天后宫留住。」何信豪说。
「诗意献给这片乡土」
台籍教师李一进(蹲者)为学生讲解。(受访者提供)
31岁的厦门理工学院台籍客座教授李一进,担纲此次乡建的夜间灯光设计。在厦门一间画廊里,李一进结交了很多「相处起来很友善」的大陆艺术家,他们邀请他用数码、装置等形式再度创作、「转化」自己的艺术作品。
从中,李一进看到了被艺术记录的「广袤的中国」,有大卡车司机,有不遗余力向海外推销中国文化的画家,有酷爱厦门的海的瑞典人。「我很喜欢厦门。」李一进说。
做夜景工程,李一进遇到了问题。有村民觉得自己的村庄不需要那么亮需要宁静,有的人主张农村也应该享受城市的夜景。
李一进曾经和台湾搭档在福建另一个山城尤溪县半山村打造夜游项目。一座桥跨过一条河,他们用河流和河体借势做的灯光造景,不但设置出很多闯关游戏,还衍发出「故事线」,让游客进行角色扮演,「发展出别出心裁、亦很正向的文旅方式」。
李一进录了大量的视频,让因为疫情无法渡海的台湾搭档云端感受「大陆乡村的春雨、水墨田园和白鹭丝」。搭档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古体诗,他们用一句句诗句,为半山村的每一个区域夜景命名。
「我也曾经疑惑整个村真的需要造得这么亮吗?」李一进向村民坦言,「可是当我们到对岸看过来,半山是发亮的,很美。」
李一进细腻的沟通,让扶摇村村民接受了他。「大陆的乡村是这样美,我们尊重村民做出的决定,同时我也将把心里最打动自己的诗意献给这片乡土。」李一进说。(林春茵)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延续《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