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如国姓爷 充满多元之美

立在赤崁楼前的郑成功受降图,从前跪着的荷兰雕像,后来站起来了。(本报资料照片

拥有海盗父亲日本母亲,又恰好在明、清之际来到台湾;除了有开台之功,也长眠台湾,郑成功的一生不论是时间空间都处在时代转换的夹缝中,充满太多看似违和的元素,也使得中日台各方人士各取所需。

历来政府对郑成功的评价非常不一致:清朝初期之后200年认为郑成功是割据一方的反叛势力,视郑成功为「敌方」;清朝晚期开始积极治台,沈葆桢奏请朝廷力表郑氏明孤臣非国朝之乱贼」,还设置官庙祭拜;日据时期总督府因郑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统而特别偏爱;国民政府时期,又因蒋介石反攻大陆」之志与当初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剧情」太相似,将郑成功做为政令宣传的最佳样板中国共产党则在教科书中以「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等语形容郑成功。

近年来绿营致力将郑成功「去神格化」。先是2015年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向台湾原住民「道歉」时,提及「荷兰及郑成功政权平埔族屠杀经济剥削」;2016年有原住民立委国会质询时「提醒」中央应停止每年祭祀郑成功仪式;同年4月郑成功祭典,台湾打破54年来由内政部长中枢主祭惯例降格台南市长主持的地方祭典;108课纲高中历史教科书第1册第1章谈原住民,郑成功形象已从民族英雄变入侵者

说到底,郑成功会令绿营尴尬地想起:绿营口口声声的「本省人」,400年前不过是随郑成功一起渡海来台的「外省人」。

郑成功本身就是多元驳杂的混血历史人物,很难定调;换个角度来看,台湾不也就像郑成功一样,充满了多元驳杂的「混血」之美?

这令人们反思:绿营一心想「去中国化」,「中国元素」也是台湾一部分,「去中国化」等于「去台湾化」,因去掉中国之后,则台湾也不是台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