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新/家暴问题有解吗?

孩子不可能突然穿上长袖牛仔裤,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从活泼外向变成消极内向。(图/达志示意图

文/唐新宇

家暴案件中总是藏着很多的故事,之中其实又有一些「孩子难管教家长过度管教」、「我想要教好小孩,但我没有别的办法」这样的因子。而老师学校行政对应横向联系上是否能成为一个良好团队陪伴这样的家庭进行一场漫长的接力大赛,这类的问题才有机会能够「缓解」。

导师是第一线的关怀者:

孩子的状况除了家长之外,最清楚的莫过于与孩子长时间相处的导师了。

孩子不可能突然穿上长袖与牛仔裤,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从活泼外向变成消极内向,这一瞬间导师的观察力就是拯救孩子的第一瞬间了。因此拍照、查证、文字纪录之外,与家长、学校行政的联系是否积极,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把钥匙

案件的成因调查

家暴的成因很多,而施暴者多是最亲的亲人,这类的亲人有可能是哥哥姊姊父母甚至是叔伯爷爷奶奶。当然也包含所谓的继父母、寄养家庭与依附单位所给的伤害。

只是「孩子不好教,导致家长过度管教」(后称过度管教)这类的案件,在家暴案件中也算大宗。因此导师如何在调查的过程中让亲子面临的问题浮现,才能够确实的协助到案件中的双方,看见彼此在过程中所受的伤害。

此时学校、社工与相关资源若能及时提供足够的解决策略给案主家庭,相对的伤害事件也会因此降低不少。在提供协助的同时,也必须再次提醒家长「施暴绝对不是最好的管教办法,这只会让孩子被公权力带走而已!」

▼每个人都知道「原生家庭才是所有学生最佳的去处」,但若是相对憾事发生「安置一定是最后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图/达志/示意图)

家暴问题与家长管教权间的拉扯:

「家暴」与「过度管教」其实只有一线之隔,这两事件通常都会造成孩子明显的身心伤害,关键点在于「长时间的观察与纪录」,甚至是「亲师沟通」、「社工接力」与「邻居观察」加诸起来的线索,才能全然看清事件的原由

这类的原生家庭藏着「家长管教权」与「管教失衡」两个大问题,家长通常是「威权主义」的拥戴者,受害孩子深知家长受到社工与学校通报的压力箝制,有些孩子甚至知道家长施暴会被通报会衍伸出「尝试挑战」的行为出现,让案件陷入无限循环,最后老师、学校与社工只能疲于奔命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的手腕-安置」与「亲师冲突」:

每个人都知道「原生家庭才是所有学生最佳的去处」,但若是相对憾事发生「安置一定是最后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有暴力倾向的家长,通常都不太能接受自己孩子被安置的事情发生,有些甚至会认为自己只是尽管教责任而已,学校与社工(有些甚至是邻居报警通报)可能被认为啰唆而饱受威胁

这时候学校→家长→学校行政→社工→警政系统的大环节,能否成功运作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了!

若公部门与学校、家长及民间社工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结,这应该可能避免亲子间「更多遗憾」的发生。学校与社工单位面对此类案件就必须像警钟一样「不断提醒家长管教切莫过当」,同时告诫家长与孩子切莫挑战公权力「最后的手腕」。

小结

「家暴」与「过度管教」的案件,通常都急需老师、家长、学校行政、民间社工与公部门形成一个完美得保护环,借由这一个保护环的机制,提供这类亲子必要得协助,像是心理咨询医疗甚至参与更多的社团活动,或许能找到关键让家长有放下「暴力」的可能性,同时重新与孩子找回「彼此真正需要的关怀」。

●作者唐宇新,又名猫老师,现任花莲县南区小型学校国小老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