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不只吃姜母鸭 中医师推4种食补正确吃法
▲冬天是进补最佳时机。(示意图/ETtoday资料照)
文/常春月刊/周亚铮中医师
随着健康意识擡头和饮食习惯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如何透过饮食维持健康。中医理论认为: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根据体质和季节选择合适食材,更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维持健康或辅助治疗的效果。内经有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此时人体阳气内敛,适合透过食补提高抵抗力。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冬日,让我们跟着周亚铮中医师,一起认识常见冬令食补以及注意事项吧!
常见冬令食补
1.四神汤:由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组成,是一款平补脾胃的药膳。这四种药材药性平和,适合全家大小、不分季节食用。然而为减少药味和提升口感,日常小吃店的常见的四神汤多数以薏仁取代芡实,或仅使用薏仁与猪小肠煮汤,较无进补之效,购买时宜稍加区别。
2.十全大补汤: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肉桂、生姜、大枣组成,是一款强效的温补气血、滋阴升阳的药膳。本方温补性质强烈,适用于体质虚弱、头晕目眩、消瘦乏力等体寒者食用,节令上较适合冬季食补,若是体质偏燥热者则较不适合服用。
3.当归羊肉汤:由当归、人参、黄耆、生姜、羊肉组成。羊肉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对于体寒怕冷、容易疲劳的人特别有益。羊肉汤在冬季非常受欢迎,能够帮助驱寒暖身,增强抵抗力。此食补偏温,若是体质偏燥热者不适合服用。
4.养生茶饮:可用黄耆、红枣、枸杞子组成温和的养生茶。黄耆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红枣养血安神,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本方口感甘甜,适合日常饮用,能够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进补禁忌及注意事项
「虚寒则温补,不虚则平补,燥热则清补。」中医将药膳分为温补、平补、凉补(清补)三种,在进行食补时,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材和药膳,避免盲目进补导致不适或加重病情。以下是一些进补的禁忌及注意事项:
体质辨识:进补前应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药膳。例如:阴虚火旺者应避免过量温性药材,以免加重热症;而脾胃虚弱者则应慎用寒凉食材,避免影响消化功能。中医判断体质时会参考症状、脉相、舌苔等多种资讯,建议民众进补前先咨询中医师,避免误判体质导致进补后身体不适。
季节调整:食补应随季节变化调整。冬季适合温补,春夏季则应以清补、润补为主。并且进补应适量,现今社会已不如以往农业社会的营养缺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频率和食补总量,避免过度进补导致体内负担,过犹不及。
禁忌族群: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有特定疾病的族群,因体质状态特殊或药物使用等情况,应在医师专业指导下再进行食补。若有急性症状,例如感冒、感染发炎等情形,即便身体状况虚弱,当下也不适合进补,建议优先寻求医师的专业评估。
中医食补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特别是在冬季,选择适合的食材和药膳进补,不仅能够大饱口福,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暖口又暖心。然而,食补并非人人适合,建议经过中医师的专业评估、充分了解自身体质,恰当进补才能真正发挥功效。希望透过本文的介绍,帮助大家在冬季进补中做出更好的选择,迈向事半功倍的健康生活。
延伸阅读:·姜母鸭、羊肉炉...吃完肠胃不适怎办? 医授「3招」助消化解不适:正在感冒先别吃·进补上火有哪些症状? 中医师解析「上火5种类型&如何降火」:别以为喝青草茶就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