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潜势区「盖5楼以下建物」须地下探勘!冲击透天案「成本增百万」

▲营建署将修正建筑技术规则,在中度高度土壤液化潜势区兴建5层楼以下新建物,要先地下探勘。(图/记者季相儒摄,为示意图。)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为确保5层楼以下的新建物能拥有坚固地基,营建署研拟修正建筑技术规则「第64条」,增订在中度或高度土壤液化潜势区兴建5楼以下建物「须先地下探勘」。营建署17日表示,正在征询相关单位意见,最快今年上半年会把修正草案提交行政院,且会尽快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地区断层资料以供参考。

回顾发生在2016年2月6日的高雄美浓地震,不仅让台南市维冠金龙大楼倒塌,就连周边低楼层建物也因为土壤液化倒塌或受损。不过依据现行法规指出,仅5层楼以上或供公众使用建筑物进行地基调查时,需先地下探勘与液化潜能分析

对此,内政部营建署预计修正「建筑技术规则第64条」,增订兴建5层楼以下的新建物,若位于中度或高度土壤液化潜势地区的也应该要先进行地下探勘。

营建署副署长陈继鸣指出,此举是为了保障民众的居住安全,目前正在征询相关单位的意见,「我们尽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将修正草案提交行政院核定,不会拖很久」。

陈继鸣还说,修正建筑技术规则第64条的确会增加建置成本,但为了居住安全,如果建商要在地质不稳定的区域盖房子就该知道具有危险性,因此就要加强结构并提高房屋耐震程度,且相关成本不应由政府补贴

根据自由时报的报导,有房地产业者就指出,此举对透天建案冲击较大,成本预计加重不少,估计一年最大影响超过2万件。台北市土地建筑学会理事长余烈表示,地质安全鉴定报告加上审查费用,通常光一个案子的费用便会破百万元,都将反映在建筑成本中。

土壤液化是指「砂质土壤」结合「高地下水位」,碰上一定强度的地震摇晃,将导致类似砂质颗粒浮在水中象,使砂质土壤失去承载建筑物重量力量,造成建筑物下陷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