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乐当志工 从服务中找回自我价值
在仁济院开办的「老人身心活化乐龄课程」中,志工担任授课老师助教,指导长辈们学习使用3C产品。(图/大家健康提供)
根据内政部去年公布的2019年简易生命表,国人平均寿命为80.9岁,其中台湾女性平均年龄更达84.2岁,创下历年新高。若以60岁便从职场退休来算,当你不再为了赚钱而镇日汲汲营营,拥有可以选择的自由,接下来20年的这一段后青春,要是能付出若干时间使人受惠,且能为自己累积名为「快乐」和「健康」的资产,何不试试?
●看见他人需要,开启奉献契机
今年70岁在台北仁济院担任志工队长的洪松扬,正是在60岁那年退休后便投入志愿服务至今。平日喜欢摄影、亲近大自然的他,本来计划退休后到森林乐园或休闲农场担任导览志工,但当时已在仁济院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十年的妈妈说:「现在仁济院食物银行缺人手,要不要试试看?」他便和同时期退休的太太相偕加入,没想到「一试就黏住了!」洪松扬笑称。
他说以前尽管知道社会角落存在着许多贫苦、弱势的族群,但直到实际从事志工服务,才真正看到他们的难处与需求,「我们只是付出一点点,对他们的帮助却很大。」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投身服务,之后竟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回馈,遂使他越做越起劲。
有别于退休后从事志工的型态,现任台北仁济院志工副队长刘姵辰,则是因为本身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加上过去盼望能有服务长辈的机会,得知仁济院招募志工,便决心善用工作空档的零碎时间一圆梦想。言谈间散发爽朗热情的她,至今在仁济院服务近六年。问她为何仍保持高度热忱?她说「我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表面上看似在付出,实际上我们的内在却因此被滋润了。」
「老人身心活化乐龄课程」的内容十分多元,志工协助老师在「打造个人魅力形象养成班」里教导学员正确使用面膜。(图/大家健康提供)
●重新再学习 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还多
初期洪松扬投入协助访视个案、整理并发送物资等食物银行事务,后来结合了兴趣,将仁济院举办的课程与活动透过镜头一一记录下来。他表示院方会为志工安排摄影课程,自己的摄影技能也更为精进;而在为乐龄课程拍照服务的同时,还能吸收老师上课精华,「这些都是无形的收获,一举多得!」
此外,他亦因此认识不少人,包含仁济院目前两百多名志工,以及医护人员及社工等四、五十人,加上出席活动场合结识其他机构的志工等,大大拓展了人际圈。
在仁济院开办的乌克丽丽、吉他等乐龄课程中担任助教长达五年的刘姵辰,谦称自己是鸡婆性格,看到长辈学习乐器,因不熟练而露出苦恼表情就想帮忙,「老人很需要关心和鼓励,(乐器)能够弹得来,才有兴趣,愿意出门上课。我只是重复上课的内容,帮大家温习,或和他们分享学习心得而已。」
为了在课程开始前与结束后,发挥枢纽角色、解答乐龄学员的疑问及协助老师,刘姵辰每天保持练琴的习惯,从不会到会,如今娴熟乌克丽丽、吉他和二胡等乐器。
两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说,来当志工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于自己个性上的转变。洪松扬表示,自己以前会执著于固有想法,别人若不照着做就会生气,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容易钻牛角尖,甚至在路上开车看不顺眼便开骂。
不过,自从来到仁济院服务后,家人都说他变得有耐心多了,「在这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接触到比较不礼貌或提出无理要求的人,按照我以前的个性绝对无法忍受。」可是,转念一想本来就是想奉献,便学习放下、不去计较,「对方或许有需要或困难,但没有说出来罢了!」
刘姵辰则说自己在服务银发学员后,不但对家中的长辈多了一份宽容和体谅,更重新发现了自身特质的多样性,「原来我还有倾听的耐心和敏锐细心的观察能力。」
仁济院社会服务室主任陈颖叡则观察到,参与志工服务的大哥大姊们,因要走出来为人群服务,所以能维持较好的体能;无论是协助食物银行、独居长者访视或乐龄课程等工作项目,都必须持续学习新事物;与其他志工伙伴、服务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以及看到受助者正向转变而带来的好心情,「这些都是能减缓老化速度的重要关键,让身体和大脑都能持续被滋养、活化。」
他也提到,不少长期参与服务的志工分享,常看到和自己同龄或更年轻的人,退休后宅再家,在外貌和精神上显得较老态;还有人说以前刚退休时,待在家里时间长,难免和家人产生冲突,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后,家人都感受到他变得更开朗,彼此的互动也变好。另外,许多协助食物银行推动的志工,接触到个案切身体会个中悲苦后,都说从没想到社会上有人过得那么艰辛,「觉得自己很幸福!」
本文作者:郑碧君
咨询:陈颖叡(台北仁济院社会服务室主任)、洪松扬(台北仁济院志工队长)、刘姵辰(台北仁济院志工副队长)
《大家健康杂志》2021年3、4月号 第3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