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陆出版书籍的经历

作者大陆出版的《走进词语桃花源》。(作者提供)

一个人,可以有什么作为?一本书,能够有什么影响?或许沧海一粟,人微言轻,然而我们若是以不起眼的钢笔尖自许,轻轻按压在宣纸上,一小滴墨水也能穿透纸张,扩散成一幅想像不到的写意画作。

两岸之间的善意,是不是也类似呢?

2020年10月下旬,我的语言科普文集《走进词语的桃花源》终于在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市了。历经了多年的累积和酝酿,繁复的筹划和操作,漫长的排队和等待,拙作的问世,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一个普通台湾人能够在大陆顶尖的出版社出书,得之于人者太多。大陆朋友给予的关爱与肯定,点滴在心头。

微博互动频繁

我在台北的东吴大学英文系任职,教学、研究之余,也经常关注时代脉动,思考中英文的语言问题,就此写成科普文章,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白话文,让一般人都能读得懂,觉得有趣。

我是大陆「新浪微博」的认证用户,目前有一万多个粉丝,跟大陆网友的互动频繁。2013年初,上海东方早报》(已停刊,转型为《澎湃新闻》新媒体)的编辑在微博上找到我,向我邀稿,开启了我在大陆报刊的写作生涯。记得那篇文章我谈了一些上海美食,聚焦自己爱吃的生煎包,除了以台湾人的观点品头论足一番之外,还借题发挥,对「生煎包」的英文发表看法,建议意译时不妨用steam-fried bao(字面「蒸汽煎包」)。

有一就有二。我的文章陆续在《东方早报》刊出,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透过台湾人的视角,观察大陆的社会民生,并借由文字谈天说地,若时机得宜,顺势带出相关的英文词汇,普及英文知识,探讨词汇翻译。

投稿各地报刊

我越写越顺手,一股为文分享的欲望油然而生。或被动受邀,或主动出击,我的触角渐渐开始往外延伸,伸向同是上海媒体的《新民晚报》和《文汇报》。接着,触角也伸出了上海,南抵广州的《南方周末》和深圳的《晶报》,北达北京的《北京晚报》。此外,北京的杂志英语世界》、《英语学习》,继而各自的微信公众号「英语世界」、「外研社Unipus」,以及上海的「复旦外语」微信公众号,也都成了我的发表园地。大陆的各大平台不约而同,给予厚爱。大陆各地读者的肯定之声,源源不绝。

早先,我在文章里谈词论字只是偶尔为之,写的时候也是伺机夹带,蜻蜓点水,担心大陆的报纸版面不适合。想不到反响不错,报社编辑便希望我敞开写,说他们欢迎这类在英文里咬文嚼字的题材。甚至,他们还要我专写英文词语,只要把它讲得有趣、适合一般社会大众即可。

后来,我现身专业的英语学习杂志,及其新媒体平台的微信公众号,这更是让我如鱼得水,给了我更大的空间挥洒自己的专业,更宽广的舞台和大陆的读者接触。

北京商务印书馆当时的总编辑周洪波老师注意到我,对我十分赏识,主动邀请我把这些文章集结成册,在他们商务印书馆出书。我是个没背景、没后台的普通台湾人,居然能受邀在大陆出版界的最高殿堂出书,周老师对我的关照和提携,至关紧要。

商务印书馆以严谨的高标准闻名,层层审核毫不马虎。我虽是总编辑推荐的,接下来要走的出版流程一样也不少,依序排队,耗时甚久,我虽性急,但也只能耐住性子,静静等待。我2018年年底交稿,本以为隔年书就能出,孰料插进了几个重大的出版项目,一些图书受到了迟滞,排好的队伍又往后推,到了2019年年底仍不见音讯

整整耗时两年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大爆发,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现,进一步打乱了出版社的计划。9月初,责任编辑来函说:「曾先生好,书稿印前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已排在印制计划中,若无意外,预计10月应该见书。因疫情等原因,多数工作有所延迟,十分遗憾」。我望穿秋水,终于看到了等待的尽头。到了10月,我一想到此事,就登录不同的购书网站搜寻,看看我的《走进词语的桃花源》上架了没有。直到下旬,网站终于有货了,可以下单购买了。拙作的出版,从交稿到上市,整整耗时两年。

我一发现这个消息,就立马在我的微博、微信上广而告知。大陆的朋友纷纷报以温暖的祝贺,陆续有人网购买书,发来书影、心得,与我分享。

第一个反馈来自广州,是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的高阶主管,她说:「非常有意思,连我10岁的孩子都爱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说:「昨晚到手您的大作《走进词语的桃花源》,拿到后一口气读了大半,有趣又有益。特别想和您分享的是,我女儿11岁,上六年级,也非常喜欢英语,平时也偶有和她交流英语词汇和翻译,她昨晚看到我买的新书,也非常感兴趣,可见曾老师新作受众面之广。」

原来,我的文章不只博士、教授能看,小学生居然也可以读得津津有味。

有位英国硕士、广东佛山的留学英语工作室老师来函说道:「曾老师的新作前几天就收到,里面很多有趣的点。我把这本书变成课前热身的小话题库。我们分享、讨论,不必批判对错,做个头脑风暴,也是很好玩的事。」南京大学博士、武汉大学老师说:「曾老师,您的新作已购买,找时间找您签名。书名很有韵味。下学期给学生开词汇学课,把您的大作列为参考书目。」《走进词语的桃花源》是词语的科普书,除了可作补充教材,现在也要走进知名高校的课堂了。

心中满是温暖

当然,反馈远远不只这些。在我的微博、微信,在出版社、书评网、购书网的平台,纷纷涌进了大陆朋友对拙作、对我个人的善意与肯定。时值两岸关系紧绷,这样的言语,让我心中满是温暖。

茫茫人海,我们看似渺小,仿佛可有可无,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价值,无须妄自菲薄。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绝大多数的我们,不是崇山峻岭,不是大江大河,不是擎天巨木,甚至连一棵普通的树都不是,但这都没关系。即使是无名的小草,也能喂养牲畜,保持水土,织成壮丽的草原。我们芸芸众生,不是达官显贵,在面对两岸交流时,倘若都能心存善念,胸怀善意,口出善言,也能稳固关系,维系情感,成就众所企盼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