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音宁「洋葱文」遭专业批耍文青无知 网酸:年薪250万小编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北农休市事件之后,台北农产公司总经理吴音宁成立粉丝专页,3日的一篇「洋葱文」却遭到狠酸,内容提到,「进口洋葱通常颗颗浑圆,表皮厚、颜色深、有光泽,但本土产的表皮通常比较薄。」此文一出也遭农业粉专 「Lin bay 好 油」打脸,服务的是农业生产者跟农产品分销贩售的承销端,不是让你耍文青,透漏自己的无知。
进到拍卖市场里的本土洋葱,和千里迢迢来台的进口洋葱,你怎么选? 吴音宁的「洋葱文」写道,「进口洋葱通常颗颗浑圆,表皮厚、颜色深、有光泽,像风行国际的标准审美价值一般,比较符合大众认为的漂亮。但本土产的,就没有那么规格化了。有的身型特别壮硕,有的个头特别矮小,也有两头尖尖的,多款多样,倒是表皮——若比喻为脸皮——通常都比较薄。 」
吴音宁接着提到经历,「进口洋葱可是在货柜里,没日没夜,忍耐过大风大浪的航程,透过全球化的运输,才能够抵达此地。本土产的洋葱呢,今生立足之地,仅海岛家乡,视野所及,顶多从恒春到台北沿途的公路风景。 决一胜负的关键,或许赌在亲身尝试的口感。你吃得出进口和本土的差别吗?你偏好呛辣甜美,抑或不在乎,不呛不辣也不甜?」
吴音宁最后说,「拍卖仍在持续当中……。市场里的承销人,出价竞标的方向,其实,就依循着你我在消费端的选择。」不过此文被网友狠酸,「年薪250万的小编!」「我当实习生只要100万就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对农民有帮助吗?」「你以为洋葱是这么挑的吗?」「 是贬低本地洋葱吗? 」
农业粉专 「Lin bay 好 油」也讨论此文,全文如下:(本文已获「Lin bay 好 油」同意授权全文刊登)
「刚刚有人传给我看总经理的洋葱大作,我真的觉得总经理应该多多学习,多看、多听、少说,了解农产品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差异,避免让人家知道你真的不懂农产品。
进口洋葱会表皮厚、颜色深、有光泽,是因为他们有做愈伤处理(curing),像下面这张图,是不是很像进口洋葱,这是有做过愈伤处理(curing)的台湾洋葱,不就跟进口洋葱一样了。可是台湾洋葱没有大规模做愈伤处理(curing)的设备,也没有这类的需求,台湾洋葱的供应就是从12月开始供到隔年七月。
出现两种差异是跟产品的需求方向比较有关系,如果你要把台湾洋葱出口到欧洲去,没有做愈伤大概也不用卖了,也因为没有愈伤所以台湾外销都是在日韩等短距离区域。
你要选择货柜还是选择敞开的公路?
我当然选择我需要的货阿!文青!
本土洋葱是短日照品种,特性是葱球较松软、肉质较甜、含水量较高,而进口的洋葱多是长日照品种,分成白色、黄色、紫色,特性就跟短日照的台湾洋葱不同。例如白洋葱水份多和甜度好,长时间烹煮后的色泽偏黄,适合烘烤或炖煮。
本土洋葱如果可以供应一样低价钱的白洋葱或紫洋葱,那么进口绝对被打趴在地,但问题是本土就供不出这样的东西,就算是黄洋葱,进口跟本土在风味上也不同。
对从事农产运销的人,洋葱这些只是基本的概念,一市的理货人员或拍卖员,对于这些产品差异非常清楚。不是进口的就不呛不辣也不甜,你要不要吃看看紫洋葱,真的不呛不辣吗?
农产公司的任务就是让前端愿意送货来这里贩售,让承销人买的到他想要的农产品,前端想要卖高,后端想要买低,尽力的去媒合双方,服务的是农业生产者跟农产品分销贩售的承销端,不是让你耍文青,透漏自己的无知。
我开始觉得张永成真是先知。」
面对各界批评讨论,吴音宁5日又再发文,「洋葱文引起回响,有鼓励,也有批评,不管何种意见,只要能让社会大众关注到洋葱、关注到农业,在此都表示感谢。一般来说,经过处理,进口到台湾的洋葱,外表都已经相当规格化,但若大家实际走一趟产地,看看洋葱从田里被采收起来的画面,便可发现,本土产洋葱的外貌,其实多款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