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O2O掀浪潮

【文/郑志全

最近几年又一种消费概念萌芽了,叫做「O2O」。O2O全名为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将消费者线上引导至线下,在线上完成消费,到线下实际体验。然而目前关于O2O的说法很多,实际成功的案例却很少;它的范围可以很广,举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消费行为几乎全包,深入各行各业,却很难聚焦。O2O可能是继电子商务之后,又一次巨大的产业变迁,却很难用概括的方式去定义它。

O2O试验

O2O的概念最早发迹于二○一○年,由TrialPay创始人兼执行长Alex RamPell在一篇网路文章中提出,O2O模式源自于他对Groupon、OpenTable(餐厅线上订位)等公司的业务观察,大意是在网路上寻找消费者,然后将他们带到实体商店消费或完成预约,交易支付在线上完成。换言之,Online to Offline的原始概念是把线上的流量引到线下,把电子商务的饼做大。

O2O源自一种典型互联网思维,在中国是新经济的代名词,「互联网+」的热潮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并且很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举凡零售餐饮旅游家政、金融、教育、医疗、婚庆等等,都以O2O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此外,它还是十分核心的国家政策,最近中国国务院才刚刚公布《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为O2O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虽然还处在试验阶段,O2O的发展却很国际化,在美国、日本、韩国等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不断有新模式被创造出来。由网路书店起家的零售巨头亚马逊,去年在纽约曼哈顿正式开出第一家实体店面,并且在西雅图开始试验自家的送餐服务。目前经营外卖O2O的知名企业还包括GrubHub、Groupon、Uber等等。Uber除了在全球各主要城市经营专车接送服务,也在美国推出Uber Essential、Uber Eats,进军送货、送餐等领域。

对大企业来说,O2O试试无妨,因为真正可以拿到线上贩卖的品项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商品或服务必须到线下消费,很多生意必须在线下才能完成。而线上平台进军O2O的诱因也很明显,这么做才有大幅增加收益的可能,尽管目前市场上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过去中国媒体曾经形容O2O叫「试验田」,因为各种类型的生活服务都被拿来当作试验品。在O2O田地里可能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新型作物,但是并不保证真的能够长出东西来。

从业务内容来看,O2O像是提供一种在地化的生活服务平台,例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零售商普遍的作法是开社区小店,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提供即时送货服务;京东商城旗下拥有「拍到家」、「京东快点」等O2O产品,与各大城市上万家便利店合作,提供社区快送服务;获得腾讯投资的五八同城,经营的是到府清洁、上门美甲、快速搬家三大业务。显然零售业切入O2O,看重的是社区经济的便利性

从服务的层级来看,O2O像是在提供一种VIP服务,最典型的例子是Uber。从设定上车地点、选择服务方案、到抵达目的地计费,都在手机上完成,Uber服务可以选择乘坐平价车种或高档名车,计费却十分合理,可以解决到异地出差或自助旅游时搭车的不便。

场景行销与在地化服务

O2O服务经常建立在一种特殊场景或是解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像中国知名婚礼服务整合业者F─大略在百度微信等平台进行线上行销,提供的是结婚所需的包套服务。国内资讯服务业龙头精诚与行动平台LINE合作推出的「LINE礼品小舖」,则是一种有场景的应用,场景就发生在我们天天都使用的通讯软体LINE。

礼品小舖的模式是透过LINE以电子礼券的方式送礼给朋友,收礼者在各大合作商家进行核销与兑换服务。以通讯软体送礼的礼赠品消费,通常只有在十分强势的社群平台才办得到,例如在中国拥有七亿用户的微信WeChat,早就开放让商家进驻;LINE在国内拥有一千七百多万会员数,未来将与更多特约商家在线下合作。

全文详情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185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