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要警觉 严重会肠坏死引发败血症致命
▲疝气是指身体内的某个器官掉到不正常的位置,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手术。(图/医院提供)
根据统计显示,小儿疝气可说是小儿外科当中最常见的手术,什么样的孩子比较容易有疝气?在治疗上一定得开刀处理吗?这么小的孩子麻醉会不会有副作用疑虑?这些令家长担心与困扰的问题,让小儿科医师为您说分明。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小儿科主任陈震南指出,疝气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手术,很多人一听到「疝气」直觉会以为只发生在男性身上,事实上女生也会有疝气,只是男女比例较悬殊,约为4:1。而小儿疝气,也是小儿外科当中常见的手术,但因为男女的构造不同,疝气的型态也不一样,男生多为「间接型」、女生则多为「直接型」。
▲疝气严重会造成肠坏死。(图/医院提供)
「所谓疝气,是指身体内的某个器官掉到不正常的位置。」陈震南医师说,最常见的有「脐疝气」与「腹股沟疝气」,发生在男生身上的大都是间接型的腹股沟疝气,腹股沟也称为鼠蹊部,其位置是在腹部与大腿相接处。当肠子从腹腔经过腹股沟、再绕到鼠蹊部时,大部分婴儿出生后内环会封闭,但如果没有封闭的话,腹腔内器官就会凸起,男生会直接从鼠蹊部(睾丸附近)掉下来、女生大都从腹腔的开洞掉出,形成疝气。至于「脐疝气」,则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脐带会有个开洞做为连结,基本上出生后就会关闭,此时若没有关闭得当,就会在腹部形成凸起。
至于什么样的孩子比较容易有疝气?陈震南指出,以腹股沟疝气来说,足月的宝宝罹患比率约为1~5%,早产儿(不足37周)则约为9~11%。「疝气与宝宝在怀孕过程中胚胎的发育有关,通常是在宝宝一出生就发生了,只是明显与否的问题。
陈震南说,通常脐疝气出生时较容易被发现。若是有5公分以上的大小,这种型态的疝气一般需要动手术解决;一般较不明显的2公分以下,可等到小孩约一岁时自然关闭,再大约观察到孩子四、五岁时,有症状(常腹痛或便秘)、发生肠绞结,或2岁后持续变大,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至于腹股沟疝气,一旦发生、通常不会自行关闭,而需动手术加以解决。
疝气都幼小的孩子来说相当不舒服,哭闹是必然的,但要如何分辨是一般哭闹还是因疝气不舒服而哭?陈震南主任说,较长时间而无法安抚的哭闹,就应带给医生诊断是什么原因导致。陈震南主任说,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家长分辨是否为疝气,例如当孩子哭闹不止时,打开尿布观察鼠蹊部两边是否有凸起现象,当他哭闹时用力、凸起会更加明显。
一旦怀疑是小儿疝气时,就应尽速就医,最好在「黄金六小时」内就能就诊,若时间拖得过长,很可能造成缺血、缺氧而有生命的危险;陈震南主任强调,万一家人没有发现肠子卡住的疝气,恐会引发肠子坏死,严重时还会引发败血症,家长千万不可轻忽!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小儿科主任陈震南指出,小儿疝气要警觉,严重会肠坏死引发败血症致命。(图/医院提供)
陈震南主任说,疝气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有3至4成的小儿腹股沟疝气发生在1岁以前,建议还是尽早开刀治疗为宜,因腹股沟疝气无法自行关闭,而脐疝气则因有机会自行关闭,治疗时最好还是以医师的判断为主。
对幼儿来说,开刀绝对要在麻醉下才能进行,很多家长会担心是否有副作用或危险性!陈震南主任指出,目前麻醉的技术已很进步,剂量都是在专业麻醉师的精算下使用,手术其实是相对安全的,家长切勿担心孩子太小而拖延了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