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当心变笨还变丑

医师表示,小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发于4-9岁孩童,常见症状包括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夜尿、生长迟缓等。(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7岁小明再过几个月即将升上小一,但他身高比同侪矮了一点,晚上睡觉也常发出剧烈打鼾声,每天起床都抱怨睡不饱,甚至为尿床发脾气,加上学习表现比同龄孩子差,都让家人十分担忧,赴医检查后确诊为小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经手术切除双侧扁桃腺及腺样体后,症状才大幅改善,也对上学恢复信心。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部主治医师许哲纶表示,小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发于4-9岁孩童,常见症状包括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夜尿、生长迟缓等,因肥大的腭扁桃体及腺样体,大幅占据正常的呼吸通道,导致睡眠过程中出现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状况,故近年研究发现此症更与注意力不集中及过动症有关。

就医后,耳鼻喉科或小儿科医师会先透过理学检查,并安排颅颜侧面X光或鼻咽内视镜检查,如有必要,会再安排睡眠多项生理检查,如每小时有大于等于一次以上的睡眠中止或是睡眠低下的情形,即可确诊为小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目前经美国耳鼻喉头颈医学会建议,治疗首选为扁桃腺及腺样体切除手术,如合并过敏可同时治疗,但许多家长听到需要手术治疗不免担心,许哲纶强调,如不考虑开刀,除了接受抗组织胺及短期使用类固醇鼻喷剂外,亦可于睡觉时配戴阳压呼吸器,但因孩童的顺应性不佳,故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孩子颅颜骨头发育异常。

对于三岁以上孩童,切除扁桃腺及腺样体并不会造成抵抗力低下,许哲纶提醒,罹患小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错过七岁前的手术黄金时间,未来可能影响听力、长相、智力发育等不可逆的情况,不可不慎。

延伸阅读: